雜誌

Interior 382

公分設計|翁雅韻 強聖芬 / 靜謐都會

沉靜的現代寓所

  • 設 計 者」公分設計 / 翁雅韻 強聖芬

  • 攝 影 者」MD MOTIVO

  • 空間性質」住宅

  • 坐落位置」台灣

  • 主要材料」訂製木皮、石材、無縫地坪、灰泥塗料、磁磚

  • 面 積」58坪

  • 公分設計主持人翁雅韻與強聖芬,以二人名字作為公司創立的起點,由本出發,堅持對設計的初心。公分,是基本長度單位,也是空間設計師的共同語言,跟尺度精準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進一步詮釋團隊對於空間專業的細膩要求。

  • 設計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事,對於每個設計案件,除了發揮團隊各自的專業能力,更希望與使用者們共同去創造場域獨特性。作品強調客製化的方案規劃,創意的運用空間與材料,同時講究設計細節的表現,最終滿足使用者的需求與對空間的想像,透過自然簡約層次,以及純粹光影的視覺呈現,打造富涵美學素養的場域氛圍。

面對快速變動的現代社會,愈來愈多家庭選擇從市中心外移,尋求更寬敞、自在的居住空間。《靜謐都會》是一對在高壓產業工作的年輕夫妻,期待能找回心中的平衡,這場住宅設計的初衷,便是以「沉靜」為核心,為一家四口打造一座能安放身心、回歸生活本質的現代寓所。


全案講求開闊、沉穩之調性,設計團隊弱化繁複語彙,以素雅筆觸描繪住宅個性。


層次遞進的場景

原始格局方正且擁有大面開窗的採光優勢,設計團隊未對原有隔間做出大幅更動,而是在既有架構中,以流暢的動線與細緻的材質鋪陳,創造更多情緒轉場;設計師進一步解釋,由於室內面積充裕,需格外注意空間的拿捏與聚合,避免畫面過於鬆散,因此,刻意收斂細部尺度的比例,利用軟裝賦予每個場域專屬的張力。


玄關和公共區域之間利用一道結構牆做區隔,創造一種脫離卻又串聯的感受。

 
玄關及公共區域之間,設計師規劃了一道片狀結構作為分界,不僅提供入口適度的遮蔽性,也成為敘事開端,從玄關、客廳再至餐廚動線一路遞進,如同電影分鏡般層層推演;量體中段採鏤空形式,保留穿透感,結合異材質的小型平台兼具端景和隨手小物的擺放機能,使入口處在簡潔中流露細節質
感。



擷取紗簾輕柔過篩光線的特性,使室內裹上一層若有似無的柔霧質感。


進入公領域,考量居者對於開闊性的追尋與期待,整體採開放式布局,強調動線和場域的相互連結,原先封閉的廚房改以推拉門呈現,工作室則利用活動摺門的設計,讓視線得以通透,這些可開可闔的介面構築既獨立又連貫的使用邏輯,形塑更為靈活的生活運作模式,在自由和界定間覓得了良好平衡。


活動式摺門兼顧空間界線之轉換,滿足開放與私密並存的彈性需求。
 

天花板則依照建物結構條件,透過摺紙意象包覆主樑,折線語彙消弭了壓迫感,亦形成具有雕塑感的視覺焦點。採光窗搭配柔軟紗簾作為光線濾幕,遮掩外部略顯凌亂的景觀之餘,也讓光影進入室內時更加柔和,氛圍安定有序。
 


天花板以摺紙意象作為造型,修飾樑柱存在之餘,也強化空間的立面變化。


悠長沉穩之語境

色彩與材質則圍繞「低彩度」為主軸,整體以灰階、木皮作為基底,礦物塗料、石材、布料等異材質交錯應用,客餐廳的無縫地坪強化了室內的純淨感受,醞釀內斂平和的家宅面貌;電視主牆被深色木皮包覆,整合音響、壁爐和收納機能,並以石材修飾過道轉折,順暢銜接公私領域,穩定視覺。


公區採開放式思維擘劃;無縫地坪亦於無形間串起流暢動線。


另外,業主喜愛藝術,局部懸掛的藍色及紅色掛畫巧妙地注入獨有韻律,替日常景致增添一絲靈動表情。軟件陳設亦為本作關鍵環節,家具延續空間調性的一致性,以俐落線條跟低彩色調為主,避免繁複裝飾,呼應當代簡潔美感。


除基本照明計畫外,更利用吊燈、立燈等多種情境光源烘托恬靜且富有表情的氛圍。
 

燈光配置除了基本照明外,另配置立燈、壁燈、吊燈等多樣情境光源,藉由亮度層次及分布節奏,營造可隨心境和日常情境轉換的居家氛圍。設計師並未刻意追求均亮飽和的照度,反而運用留白與陰影,在明暗之間烘托出更深層的溫度。


電視牆與公私領域過道的交界處藉由石材收邊和展示層架,形塑穩定軸線與過渡的雙重功能。
 

私領域同樣接續公區設計概念,主臥室選用深色木地板搭配極簡投射燈源,打造寧靜安和的睡寢環境;床架及床頭板皆採訂製設計,織品內含的織線層次呈現細膩質地。兒童房則保留日後調整的彈性,以活動家具搭配溫馨明亮的色系,展現活力也彰顯童趣氣息。本作不以喧囂取勝,也不刻意裝飾,而是藉由質材、光線和空間布局牽引出居者的內心想望:沉靜,是一種生活態度的投射。


主臥室。延續雅致氣息構築更為放鬆的睡眠環境。


採訪」陳映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