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在重視五感體驗的當今,藝術已參與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切斯特酒店集團近日進行了一場有趣的策劃,精選旗下巴黎和羅馬三處酒店,與藝廊合作營造沉浸式藝術氛圍,以酒店的優雅形象與住宿功能為基底,以藝術角度對旅居生活進行重新詮釋,讓旅客透過奢華的居住體驗深刻城市記憶。     伊甸園酒店全新藝術展覽《Echoes Through Time》,參展藝術家Manuel Felisi與其作品。     巴黎茉黎斯酒店攜手Things From.將一間套房打造成沉浸式項目Suite 1835,帶來獨特感官享受;由Uchronia 創作的限定藝術裝置《Day Bed》,將巴黎雅典娜酒店的庭園幻化為夢幻花園;羅馬伊甸園酒店亦與Galleria Russo合作呈現Echoes Through Time展覽,匯聚四位義大利藝術家作品,邀請賓客透過藝術探索文化。     伊甸園酒店全新藝術展覽《Echoes Through Time》,參展藝術家Manuel Felisi與其作品。     完整藝術情境 深刻沉浸體驗   Things From. 由巴黎時尚顧問兼造型師Géraldine Boublil 與布宜諾斯艾利斯建築工作室Isska創辦人Jessica Solnicki 共同創立,此次與巴黎茉黎斯酒店合作的套房設計融合歷史底蘊和前衛審美,配合Isska設計的訂製家具,房間中央鋪設鋁質地毯和燈光與聲效裝置,呼應原有建築細節。 同時將鄰近套房的隔間改造為冥想區,讓賓客得以於光影與聲音的交織中展開冥想體驗。房間中心置入鏡面立方體,展示人工智能生成的數碼內容,隨時間及現場能量變化而轉換,多頻光影同步的四聲道音響系統,更為整個空間鋪陳深邃底色。     伊甸園酒店全新藝術展覽《Echoes Through Time》,參展藝術家Manuel Felisi與其作品。     來到巴黎雅典娜酒店,Uchronia打造的期間限定藝術裝置《Day Bed》在此靜候,裝置的中心是一張夢幻感十足的巨型床榻,綠色與紅色交錯,既呼應庭園綠意,亦致敬酒店標誌性的「雅典娜紅」。 採用來自設計品牌Palet的陶瓷磚,其光影折射突顯睡床質感與細節,輔以巴黎設計品牌Tréca的床頭板,以及法國布藝品牌Le Jacquard Français的精緻床品,由另一法國布藝品牌MISIA設計的窗簾環繞,眾位法國頂尖創作者的設計彼此相輔相成,共構和諧統一的空間美學。     巴黎茉黎斯酒店與設計品牌Things From.攜手打造藝術沉浸式項目Suite 1835,採用Isska設計的訂製家具,隨賓客步伐移動點亮燈光,引領探索之旅。     地處羅馬的伊甸園酒店選擇與歷史悠久的Galleria Russo藝廊合作,策劃全新藝術展覽《Echoes Through Time》,當中包括Manuel Felisi、Giorgio Tentolini、Chiara Sorgato 及 Enrico Benetta 四位當代藝術家,圍繞「時間」與「記憶」,探討這些主題如何激發美感、引發思考並建立深刻且有意義的情感連結。展覽分為四個部分,依循四季輪番為觀眾呈現。     雅典娜酒店與Uchronia打造的期間限定藝術裝置《Day Bed》,放置於酒店庭園La Cour Jardin,裝置的中心是一張巨型床榻,將庭園打造成沉思與驚喜之地。     透過結合奢華酒店的卓越服務與百年藝術專業,以藝文展覽聯繫過去與現在、藝術情境與待客之道,在立體情境中構築四位當代藝術家的精彩藝術旅程,不僅是酒店的策展嘗試,亦延續了品牌的優雅內涵,表達在全球各地建立深厚文化連結的願景。     伊甸園酒店全新藝術展覽《Echoes Through Time》,參展藝術家Giorgio Tentolini。   資料及圖片提供」多切斯特精選酒店集團 編輯」江瑜

  • Isola Space 開啟設計未來之窗 杜拜設計周嶄新座標

    Isola Design Group 在杜拜設計周綻放光彩

    當杜拜的陽光灑落在馬拉西灣(Marasi Bay)水岸,一場關於設計未來的對話,正於這座新舊融合的城市中悄然展開。11月適逢杜拜設計周,國際設計平台Isola Design Group規劃首個實體空間「Isola Space」,為大眾帶來精彩展覽。這不只是一處新場域,更是連結米蘭與杜拜的創意動脈,預示著設計交流的新篇章。 鄰近展區的拉娜濱河步道(The Lana Promenade)。 Isola Space:創意匯聚的跨界殿堂 Isola Space於杜拜設計周正式揭幕,其坐落於鄰近展區的拉娜濱河步道(The Lana Promenade),此地是由杜拜高端開發商OMNIYAT所打造的濱水勝地,象徵Isola Design Group的創意精神與OMNIYAT對藝術與文化承諾的結合。Isola Space由Isola Design Group建築師兼創意總監Elif Resitoglu所操刀,以動態且多元的混合式風格為設計主軸,並巧妙融合展覽畫廊、設計商店、咖啡館、工作空間與活動場地等機能。 (左)Isola Design Group執行長Gabriele Cavallaro,(右)Isola Design Group建築師兼創意總監Elif Resitoglu。 Isola Design Group執行長Gabriele Cavallaro分享,創建一個能讓國際設計圈稱之為「家」的永久基地,是自米蘭起步以來即有的夢想,而Isola Space的實現,正是達成此願景的重要里程碑,期待為設計愛好者、收藏家等提供更加多樣的靈感與交流平台。 Isola Space現場空間照。 為雕琢此一獨特空間,Isola Design Group融匯國際視野與在地精髓,攜手眾多品牌,聯手共築創意之作。Grob Design展出專為Isola Space設計的模組化鋁製桌具系列;Iconico則呈現充滿玩心的3D列印茶几與凳子;Obliq則打造獨特的接待櫃台與展示模組。此外,空間內可見ALPI的Quadra飾面材質、Armourcoat的塗料牆面、Arper的經典座椅、B&T的Metric雕塑座椅、Ton的極簡木椅、Sandalyeci的扶手椅與邊桌,以及Vescom以多款布料組成的挑高窗簾,共構兼具美學與功能的展場。另外,Acumen Light與Dubai Audio則分別負責空間照明與音響系統,體現國際與在地的完美融合。 Epoche Studio 作品《Eocene Side Table》,將古老化石嵌入當代鋁材,共構時間與永恆的對話。 作為Isola Space 的開幕首展,「未來的標誌(ICONS OF TOMORROW)」群展匯聚來自墨西哥、波蘭、義大利、韓國、比利時等國的設計師,呈現一系列當代設計未來趨勢。展中每件作品皆訴說著對材料、形態與功能的重新思考:Epoche Studio將化石嵌入鑄鋁之中,仿若動態與靜止的對話;Jinil Park的《Drawing Series》則將平面手繪稿幻化為立體座椅、燈具與邊桌,挑戰觀者的視覺感知。 Jinil Park作品《Drawing Series》,讓平面手繪躍然成形,巧妙模糊虛與實的邊界。 Aina Kari + Giovanni Botticelli Studio以多元混搭的手作花瓶與燭台,展現威尼斯傳統玻璃工藝;Studio Szkło的玻璃器皿邀光共舞,令形態於折射間從容流轉,悄然重塑觀者眼中的現實。戶外區陳列著由Mexa與Alkimista合作的座椅,以及Pots and Pines的手工陶製花器,將自然與設計融為一體。此展開放至12月6日,成為杜拜設計周不容錯過的焦點。 Aina Kari + Giovanni Botticelli Studio作品《ILLUMINATION COLLECTION》,以多元混搭之作,演繹威尼斯玻璃工藝的當代風華​。 雙星輝映 平行展出 除了主場展覽,Isola Design Group亦與杜拜設計周展區內的兩家畫廊合作,呈現兩檔平行展覽。在Double J Collective展出的「心、首、手(HEART, HEAD, HAND)」,深入探討創作過程中情感、理智與觸覺的維度。 Studio Lilium作品《ayumi》,融入可可顆粒,塑造充滿感官體驗的桌燈。 此展聚焦於人與物之間的深刻連結,展現手作設計如何賦予物品意義、喚起記憶並建立情感連繫。從Studio Lilium融入可可顆粒、充滿感官實驗性的桌燈,到靈感源自火山的手工花瓶,以及Aleksandra Hyz能容納萬物並促進社交互動的多功能盒子,每件作品都在探索著連結材料與情感的新方式。 Aleksandra Hyz作品《Yuma Collection》,彷彿一個微縮宇宙,既能容納實體之物,亦盛載著流動的對話與交會。 同時,在Sevil Dolmacı畫廊的「生命形貌(LIVING FORMS)」展覽,則落於藝術、設計與時尚的交匯點。在畫廊的「白盒空間」中,展出的家具與設計物件超越純功能主義,強調文化、工藝與個人表達。Rory Noble-Turner將棋子形態轉化為雕塑裝飾品;Behnaz Pourfarhadi的座椅靈感來自伊朗的Zurkhaneh傳統體育館,讓文化遺產成為設計基石;Marquisate則以蛋形玻璃杯頌揚永恆技藝;Hasik Design Studio的桌燈則體現可傳世之物件的永恆感。 Behnaz Pourfarhadi作品《MEEL BEHNAZ POURFARHADI》,將伊朗Zurkhaneh的形與意,轉譯為承載歷史的美學語言。 Isola Design Group透過杜拜新空間與設計週展覽,鞏固其國際設計催化劑的地位。其網絡已從米蘭擴展至全球70餘國、2000多位設計師,如今更以杜拜為戰略樞紐,持續鼓勵彼此交流與創新,為設計未來深耕布局。 Rory Noble-Turner作品《DUNE CHESS SET》,將棋子形態超脫棋盤格律,昇華為純然的雕塑裝飾。 Exsalted:幾何、光影與感官的交融地景 杜拜設計周盛大舉辦之際,一座名為「Exsalted」的裝置藝術亦於核心展區中綻放華彩。這件由阿拉伯建築師事務所DEOND帶來的作品,在藝術家Ila Colombo主導下,與法國香氛品牌MANE展開一場跨域對話,透過連續摺疊的曲面結構,展現幾何、光線與材料的共生關係。 「Exsalted」展亭示意圖。晶簇於日光中幻化色澤,與景觀共生,其光線勾勒無形疆界,使空間氛圍隨步履微妙轉變。 展亭靈感源自摺紙藝術的交錯美感,其結構邏輯奠基於一系列透過參數化設計與機器人3D列印技術生成的三角模組,其樣貌宛如經時間雕琢的晶化外殼,抑或是一座靜默生長的鹽礦結晶。這個多孔地景並非靜止的雕塑,而是含納光線的容器,其稜鏡狀表面使光線的反射與折射在其中交替流動,為空間注入輕緩而不斷變幻的節奏。 稜鏡輪廓捕捉並重塑光線,讓反射與折射在其中流動,成為空間輕緩變幻的視覺節奏。 在材質選擇與構組方式上,「Exsalted」深刻體現DEOND對永續性的堅持。展亭主要以回收聚合物為材料,其中超過98%的構件透過機器人列印技術一體成型。材料的半透明特性,讓光線得以呈現層次豐富的穿透結構,同時清晰揭示每一道摺痕的結構邏輯。整體以可完全拆解與再利用為設計主軸,最大限度地減少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展現數位製造時代下的環保理念。 其構件98%以上採用回收聚合物,並以機器人列印技術一體織就,展現近乎完整的永續基因。 與MANE的合作是此次計畫核心。創立於1871年法國的MANE,以其深厚的香氛專業,將感官藝術提至全新境界。藝術家Ila Colombo闡釋這場合作:「建築如同香氣,前調是幾何與光線的吸引,中調是材質流露的情感,基調則是長存記憶的結構餘韻。」為此,MANE特別調製一款靈感源自海鹽、童年記憶與礦物地景的細膩香氣,將其對「香氣語言」的深入研究,首次延伸至建築領域。 展亭構組過程示意圖。透過參數化設計與3D列印生成的三角模組,似時間雕琢的晶化外殼,描畫一座微縮的地質奇觀。 從外部觀賞,展亭如同在日光下閃耀的晶簇,隨光線推移漸變色澤,與周圍景觀自然融合。當觀者步入其中,空間氛圍即產生微妙轉變。邊界不再由實體牆面定義,而是透過光線的反射與漫射來構築,營塑一種近乎懸浮的寧靜感,使人沉浸於由光與香氣共構的冥想境地。「Exsalted」呈現建築如有機體般的生命力:精準與輕盈,且能持續回應環境變化。這座位於杜拜設計周內部展區的裝置,自11月4日至9日展出,期待見證建築超越形式的多種可能,體驗一場以無形痕跡長存於心的感官詩篇。 資料及圖片提供」MINT LIST 編輯」林靖諺

  • 在節能減碳成為全球共識的時代,建築不再只是遮風避雨的空間,更是人類與環境對話的載體。木造建築以其「低蘊含碳工法」與可再生特性,正悄然重塑城市天際線,為永續發展寫下溫柔而堅定的註解。由財團法人九典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系友會、淡江大學建築學系共同主辦的《木造建築的低碳世代SML》展覽,即日起至11月23日於滬尾藝文休閒園區二樓滬尾故事館展出,引領觀眾走進木構世界,感受材料、結構與自然共生的深邃對話。 陳列國內外代表案例模型,呈現木構造建築的各種樣態,以不同尺度深入探索技術、文化與永續之間的平衡美學。 永續的刻度:從微物到巨構 本展作為Timberize Taiwan 2025 系列活動之一,透過多元模型與研究成果,展現木構造建築在結構技術與永續理念間的創新實踐。展區依主題分為三大單元:「S:循環再利用木料手工製作的家具」展現木材以親密姿態融入日常,而經過時間淬鍊的木料,在匠人手中重生為承載記憶的家具;「M:台灣現有的木造建築樣態」呈現木構造與島嶼氣候、文化的契合,如台灣南投萬大水力發電廠辦公室等案例;「L:國外高層建築/國內提案設計」則突破傳統認知,展示日本東京國分寺Flavor Life、美國西雅圖Bullitt Center等國際案例,以及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與淡江大學的木構造研究成果,從不同尺度詮釋木構造建築的多樣面貌與可能性。 透過台灣現有木造建築案例,表現木構造與島嶼氣候及文化的和諧相融。 木構造建築不僅是結構形式的創新,更是人與自然共生的新思維。展覽中精細的模型與研究成果,揭示木材如何透過現代技術超越傳統力學性能。從森林循環到都市應用,木材呈現低碳、可塑與人文的多重價值。藉由兼具技術與人文的特質,使木建築成為連通科技與情感的橋樑,在結構計算與永續理念之間找到絕妙平衡。展覽涵蓋國際與國內具代表性案例,全面呈現木建築在技術、文化與永續發展之間的平衡之美。 以木構造模型展現材質運用的精妙細節,以及結構技術結合永續理念的創新手法。 綠建築 永續的具體實踐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展場的滬尾藝文休閒園區,本身即是一座獲得「鑽石級綠建築標章」的永續空間,以節能減碳設計、再生材料與自然採光打造明亮舒適的藝文環境。民眾在滬尾故事館欣賞木構建築模型與永續設計理念後,可漫步園區,感受自然生態與人文藝術的交融之美。園區內的「滬尾之星」以挑高純白、自然採光的空間設計,提供優雅恬淡的下午茶體驗。傍晚時分,至望高樓欣賞淡江大橋夕照,橋墩線條與淡水夕陽交織的畫面,為一日行程畫下浪漫句點。 滬尾藝文休閒園區作為鑽石級綠建築,是永續理念的具體實踐,觀者可在漫步間感受自然與藝術的交織。 《木造建築的低碳世代 SML》展覽不僅展現木造建築的永續未來,亦邀請眾人以輕鬆步調探索滬尾藝文休閒園區的文化魅力透過「一日永續輕旅行」,引導人們在自然與藝術交融的氛圍中,重新思考「木材」在建築與日常中的永續意義,感受其中的靜謐與平衡,共同迎向綠色建築的未來願景。從木構模型的微觀世界,到天地自然的宏闊景致,永續不再只是抽象概念,而是可觸、可感、可生活的完整體驗。 各類建材的具體展示,搭配各項案例的研究,引領觀者將抽象理念化為具體。 資料及圖片提供」滬尾藝文休閒園區 編輯」林靖諺

  • 享受度假的悠然 盛美利亞珊瑚別墅度假酒店

    地中海靈魂與越南海岸風光打造度假新典範

    富國島近年頻頻登上全球旅遊榜單,但在越南聞名國際、綿延千里的海岸線上,仍隱藏著眾多令人驚豔的冬季度假新選擇。來自西班牙的奢華酒店品牌盛美利亞(Gran Meliá)首度進駐亞洲,於越南打造首間旗艦據點──盛美利亞珊瑚別墅度假酒店(Villa Le Corail, A Gran Meliá Hotel),已成為越南海岸上最受矚目的新星;同時,隨著進入旅遊旺季,隨著降雨量逐漸減少,此地天氣涼爽宜人,無論是海邊放鬆還是展開熱帶探索,都是旅人最適合造訪的時節。 盛美利亞珊瑚別墅度假酒店外觀。 Theia大廳酒吧。   這座全新的別墅度假酒店完美凝聚了地中海的典雅風情,以及南洋的優閒氛圍。選擇入住套房的旅人,可在私人露台上盡情沐浴於陽光中。 海岸套房(Coastal Suite)。 而入住別墅的賓客,則能跳入專屬泳池中恣意放鬆,享受極致愜意。酒店貼心備有精選西班牙高級香氛品牌Carner Barcelona的沐浴備品、專屬管家服務、客製沐浴儀式、睡前茶飲、熨衣服務,以及迷你吧內免費無酒精飲品等多重禮遇,每個細節都展現低調奢華。 林蔭別墅(Lush Villa)。   其中,酒店內最大型的四臥別墅更配備雙泳池設計,是家庭和親友同遊的理想選擇,旅人可在此體驗漂浮早餐、私人燒烤派對,或於池畔享用浪漫晚餐,在專屬空間中擁抱度假的悠然與優雅。 海景別墅(Ocean Villa)。 可舉辦私人燒烤派對。   酒店承襲西班牙深厚的餐飲傳統,特別重視美食體驗的品質跟創意,由出身餐飲世家的第五代主廚Marcos Morán擔任美食總監,為整體料理注入西班牙的靈魂與當代風格。在他的帶領下,酒店匯聚多元風味,有展現地中海熱情、陽光灑落的西班牙餐廳、雅致的日本餐廳以精緻細膩見長;全日制餐廳則提供融合各地風味的國際饗宴;另有兩座池畔餐吧,供應創意調酒與經典下午茶,讓賓客隨時沉浸於味蕾饗宴。 西班牙餐廳Hispania Terrace。   孩子們可以在「Wanderlust兒童俱樂部」參加每日主題活動,盡情探索與玩樂;大人們則可前往水療中心、溫泉或泳池放鬆身心。度假村擁有三處寧靜海灘,並提供多樣水上與沙灘活動,讓每一天都充滿樂趣與驚喜;此外,酒店周邊也有豐富的探索體驗,從造訪古老的占城(占婆)遺址、浸泡天然溫泉,到前往芽莊市區享受購物與在地美食,都能替旅程增添繽紛色彩。 Sal Bar。     資料及圖片提供」盛美利亞珊瑚別墅度假酒店 編輯」陳映蓁

  • 藝術與自然的對話──《有椅子的風景》

    藝術、家具與自然的多重互動

    杉畝藝術(Gallery 188)舉辦的展覽《有椅子的風景》中,藝術、設計與自然被巧妙交織成一場詩意的場域體驗。此次展覽由新銳藝術家陳彥廷、義大利家具品牌Arper以及花藝品牌Oh My Deer聯手打造,以「椅子」為主題,邀請觀者在靜謐的空間裡觀看、觸摸並感受生活的多重層次。 展場照。   「有『──』的風景」是繪畫藝術常見的命題方式,將具體意象置入風景,使觀看多了一個入口,本展由此概念延伸,椅子不僅是觀看風景的位置,同時亦是風景的一部分。藝術家陳彥廷以節制的構圖和灰冷色調描繪室內角落的光影:一張椅子的靜默、一扇半掩的窗、一桌無人的擺設,即使未描繪人物,卻也能深刻揭示人與空間的心理連結。 展場照。   自然循環的設計哲學 在這樣的氛圍中,Arper的Catifa Carta單椅成為組成畫面的重要存在,Catifa Carta單椅利用29張牛皮紙壓製而成,是目前市面上唯一達到「負碳排」的單椅,象徵Arper對「自然循環」與「設計永續」的具體實踐──取自自然,最終回歸自然。椅身輕盈卻堅韌的材質呼應畫布織理,使家具與繪畫不再只是並置,而是相互映襯。 展場照。   展場照。 創立於1989年的Arper,視「The Project of Living」為理念,致力於以設計回應當代生活的多樣樣貌。品牌以人本思維融合義大利工藝與科技,打造兼具美感與功能的家具,涵蓋居家、辦公與公共空間;近年更引入PaperShell技術,實現市面上首款負碳排家具,不僅推動材料創新,也重新定義了永續家具的未來。2025年,樂于創藝You Design正式成為Arper台灣總代理,將持續描繪人與空間、自然共生的新生活提案,開啟台灣設計產業與國際永續潮流交流的新篇章。 解析Catifa Carta單椅。   花藝品牌Oh My Deer主理人詹哲銘則以「樹」為靈感,打造花藝與植栽互動情境;懸吊裝置作品《棲所》採集野地植物和永生花材,隱喻Catifa Carta單椅的製作原料,聚集成為樹的意象,邀請觀者親手繫上樹葉,迎接新生之樹的誕生。 邀請觀者在懸掛裝置作品《棲所》繫上樹葉。   《有椅子的風景》以椅子為起點,讓藝術、自然與設計相融成多感官的沉浸體驗,椅子不再只是用來乘坐的器具,而成為感知的媒介,引領空間、記憶及觀者自身對話。 展場照。   資料及圖片提供」杉畝藝術、Arper 撰文」陳映蓁

  • 引領城市與自然的雙向連動 勤美0km山物所

    金子眼鏡台灣首店、木竹職人展與百年林業展

    在台北市金山南路巷弄內,六棟百年町屋化身城市中的山林入口──這裡曾是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山林課宿舍群,如今以「勤美0km山物所」之名重生。自2024年開幕以來,透過跨域合作與策展式零售體驗,讓自然與設計在城市紋理中重新對話。2025年10月0km再進化,迎來諸多年度亮點:日本工藝眼鏡品牌「金子眼鏡店」台灣首間直營門市正式落腳C棟、《Woodⁿ木的N次方》第三期職人工作室開展,以及「重訪山林課」百年特展──揭開當代工藝與歷史空間共構的新篇章。 金子眼鏡(KANEKO OPTICAL)台灣首家直營門市落腳勤美0km山物所C棟。   日本職人的匠心工藝 來自日本福井縣鯖江市的金子眼鏡,自1958年創立以來,以全程手作與極致細節聞名。鏡框從切割、入芯、細磨到拋光,全程由職人手工完成,兼顧佩戴的穩定與舒適,體現精緻且內斂的製造美學;以「透過眼鏡帶來夢想、感動與幸福」為理念,選擇兼具歷史氛圍與自然調性的百年町屋0km山物所C棟作為台灣首間直營門市,彰顯品牌重視工藝與人文的精神。 選址於0km山物所,連結歷史空間、工藝與使用者的理念。   開幕首波將展出近600款職人手作鏡框,款式陣容為全台最齊全,並同步販售與ISSEY MIYAKE聯名的「ISSEY MIYAKE EYES」系列及多款墨鏡;同時亦特別展示工坊使用的手工器具,讓民眾近距離感受製鏡工藝的細節與溫度,完整呈現「從工坊到生活」的品牌體驗。   首波帶來近600款職人手作鏡框。 從森林到生活:《Woodⁿ木的N次方》 E棟「國產材推廣展示館」持續藉展覽形式推動台灣國產木竹材,第三期職人工作室以「從山野到日常」為題,呼應in&out的展策概念,從室內與戶外的自由切換延伸至樹木由心材到樹皮的內外結構轉譯。本次邀請三組品牌進駐:戶外家具品牌「BLACK Design」、工藝設計品牌「黑色雋永」與竹藝品牌「元泰竹藝社」,將工藝能量轉化為作品實踐,讓國產材不只是材料,更成為生活與文化的載體。 BLACK Design首次推出國產木材系列露營桌椅、掛架等商品。   BLACK Design將戶外露營美學轉化為家居語彙;黑色雋永以排灣、魯凱族的構樹工藝回應土地記憶;元泰竹藝社則以竹材再生理念推動減塑生活。三組品牌透過木竹結構、手工技法與在地文化,展現「森林到生活」的多層次鏈結,也讓觀者重新感知自然材質的能量與溫度。 黑色雋永結合構樹樹皮工藝與桃花心木材質,回應土地與自然。   元泰竹藝社以ESG、SDGs推動減塑與永續,同時展現國產竹材的天然質感。   林業署百年展 F棟保育小站則迎來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主辦的《0km:重訪山林課》百年展,展覽以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山林課為核心,回顧回顧其如何調查山林資源,並於1925年啟動深遠影響台灣林業發展的「森林計畫事業」。首度公開日治時期的手繪地圖與檔案,讓觀眾在歷史與當代之間穿梭,一同感受百年前林業人的熱情與山林的歷史回聲。 《0km:重訪山林課》特展由林業及自然保育署邀請國立台灣大學洪廣冀教授團隊策劃。   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活用策展連結產業、文化與生活,讓0km山物所突破歷史場域的框架,成為當代藝術與生活文化共生的共享平台。   0km山物所首次參與城南潮州街區藝術節「潮州街龍-白日夢遊」,於複森林展出藝術家吳建興《堆鐵VI》作品。 勤美0km山物所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二段203巷21號     資料及圖片提供」勤美0km山物所 撰文」陳映蓁

  • 打開城市的未來想像 2025打開台北

    全球年度建築盛事11月登場

    今年邁入第六屆的「打開台北|OPEN HOUSE TAIPEI」,將於11月22日至23日盛大登場。作為全球建築文化盛會Open House Worldwide其中一個串聯城市,台北將與全球逾50城市同步響應,限時48小時開放百餘處平時難以接觸的空間,邀請民眾走進建築,感受城市的文化能量與時代脈動。   2025年以「Future Heritage|傳承.創生」為題,回望城市的歷史底蘊,同時塑造城市未來的樣貌;傳承與創生並非過去與未來的對立,而是每位參與者在「此刻」對生活的選擇與實踐。建築大師Louis Kahn曾言:「A building is a society of rooms.(建築的本質,是人與時間、空間的交流與對話)」,今年的活動正是這場對話的延伸──當人們穿梭於老屋與新場域之間,城市的故事也在不斷被書寫與重構。   四大主題空間串聯城市脈絡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將首度揭開「臺北大巨蛋」與「天津大酒店」的神秘面紗,大巨蛋推出專屬私房導覽,帶領報名民眾深入後場空間,包括重訓室、藝人休息區、球員休息室、牛棚與打擊練習區,完整體驗場果運作細節。 臺北大巨蛋   建立於70年代的天津大酒店則以「台北老屋新生大獎」得主之姿重新亮相,半世紀的歲月在大理石與木質紋理之間緩緩流動,過往的華麗與當代的詩意在此相遇。 天津大酒店   2025打開台北以四大主題貫穿:城市記憶、永續韌性、創意飛地與居住生成式,透過多元角度展示台北的建築價值與生活能量。   Creative|創意飛地 創意飛地是設計師與創作者的棲所與實驗基地,從夢想工地到日常轉化場域,以靈感與空間對抗遺忘與慣性,展現創意如何改變生活,並默默推動城市革新。亮點空間包括邱文傑建築師工作室、環藝工程、十彥建築事務所及永安藝文館,建築、景觀與藝術彼此對話,將構築一場跨界共生的創意聚落。 邱文傑建築師工作室 環藝工程 十彥建築事務所   Heritage|城市記憶的流向 空間不僅承載記憶,也是未來的出發點。從歷史建築老屋到生活物件的老物,從保存到轉化,思考如何安放城市記憶,並生成對未來的想像與能力。柏成設計的184 食堂將潮州街的老屋轉化為共享餐桌,讓設計滲入日常。新興市場則以公宅、旅館與市集共構的複合空間,展示「城市共生」的多重樣貌。 柏成設計184 食堂 新興市場   Sustainability|共築韌性之境 面對極端氣候,城市如何以設計回應挑戰?今年將開放多個以韌性思維為核心的場域,從公共設施到校園走廊,探索共生共存的可能。走進文山滯洪池探索地下生態工程的永續智慧,或漫步於新莊裕民國小水生走廊,近距離觀察生態復育與教育並行的實驗場域。 文山滯洪池 新莊裕民國小水生走廊   Living|居住生成式 高齡化、移民與青年流動正重塑家的定義。未來的家不僅是居住空間,更是多元文化、世代交流與生活實驗的場域,重新思考跨世代共居的多重可能樣貌。淡海輕軌及廣慈社宅展示未來居住的多重樣貌──從幾米插畫點綴的軌道藝術,到結合農園與頂樓跑道的社區共融生活,重新描繪「家的未來式」。 淡海輕軌   城市的無限可能 在這48小時內,被打開的不只是建築,更是蘊含其中的文化能量與人文溫度。「打開台北」以建築為媒介,每一次步入空間都成為與時間對話的契機,讓城市的記憶與未來的想像,在此刻交會與浮現!     打開台北 | Open House Taipei 日期」2025年11月22日至23日 活動詳請請見「打開台北 | Open House Taipei」官方網站與FB/IG粉絲專頁       資料及圖片提供」打開台北 撰文」陳映蓁

  • 2025台灣設計展首度前進彰化

    體驗傳統與創新交融的城市魅力

    台灣設計展已邁入第23年,走入台灣10個縣市,從場域活化、整合地方特色,逐步轉型到目前的設計導入城市治理,充分彰顯設計在帶動產業轉型、推動城市進步的重要角色。2025年首次移師彰化,展區橫跨彰化市、鹿港鎮及彰南(田尾鄉、田中鎮),以「彰化行」為主題,囊括隱形冠軍產業、永續設計、文化再造與產業創新等19項策展子題,號召超過700位設計師、1,640家廠商及600家在地店家共同參與,打造歷年最大規模的設計展,呼應彰化作為台灣南北交通樞紐,如同萬物流轉的行號,帶動百工百業的多元與蓬勃。展期至2025年10月26日。 2025台灣設計展主視覺。   彰化是台灣重要的產業重鎮,擁有全台密度最高的車輛零組件產業,以及水五金、自行車、紡織等多元製造業,更吸引半導體材料、綠能與電動車等國內外企業進駐,打造兼具科技創新和永續發展的產業聚落。這座城市蘊藏了三百多年的人文底蘊,從鹿港天后宮的香火鼎盛,到豐富的傳統工藝,在在見證彰化的文化深度與歷史傳承。   各展區介紹 彰化展區聚焦產業實力及設計能量,從製造創新、品牌升級到永續實踐,呈現彰化各行各業的多樣面貌與國際合作成果;鹿港展區著重陳述歷史厚度與人文精神,透過互動體驗、表演藝術與在地信仰,讓觀眾走進文化的傳承與情感連結;彰南展區則以花卉園藝與生活美學為核心,展現產業鏈協作的韌性與自然共生的日常風景。   彰化展區 A1總行-彰化行 位於彰化縣立圖書館,光癮嗜艷科技藝術、叁式策劃,內容聚焦於一座「彰化AI智庫多維模型」, 保存這塊土地的集體記憶,提供未來資源運轉串流的關鍵場域,共創與預測「彰化行」城市策略與文化樣貌的多樣性。   A2總行-是,彰化 展區位於彰化藝術館,由「光癮嗜艷科技藝術」操刀,團隊認為彰化的設計是生活淬煉出的智慧,它流動在工業產線的節奏裡,綿延於工藝的傳承中,綻放在田埂的作物間,實現於宜居的城市裡,更展現在每一個彰化人的創新與講究中。   A3製造行-八角產業學 由「中間研究室」規劃,於彰化縣立美術館一樓與三樓呈現彰化多元且精密的製造產業脈絡。製造,不只是加工生產,更是一種將理念、價值、文化、美學與生活方式,轉譯為物件的能力。彰化製造濃縮了台灣經濟發展的獨特樣態,策展團隊以「八角」作為觀看視角,提煉出八個製造精神,既是閱讀產業模式的切面,也是一種哲學性的理解方法;每一個視角,都是對製造智慧的致敬,也折射出台灣製造的能量。   「在台灣製造之前,是彰化製造。」家族代代接力、新世代接班的輪轉,共同維繫著傳承與永續。這份跨越世代的照應,形塑出彰化獨有的人情味製造浪漫。   A4升級行-設計創新擴大器 展區位於彰化縣立美術館五樓,天晴設計聚焦於突顯台灣中小企業在2023年至2025年間,透過驅動所激發的卓越成果,如同一台強大的擴大器,將企業的創意和潛力加倍放大,彰顯設計介入的影響力。 A5跨界行-厚製生活BOLD 同樣於彰化縣立美術館五樓的展區,周育潤設計工作室以「厚製生活BOLD」為主題,將視角關注台灣彰化與日本兵庫製造業,藉由九組產業與設計師、通路的跨域合作,轉化傳統技術,提出更為貼近現代生活的提案。從在地出發,重新定義產品與製程,展現製造不只是代工,更是連結創意和未來生活方式的實踐。圖為工一設計與義豐木業合作打造的神桌。   A6願景行-未來《行》 Co-Assembly、ES Design共同策劃,從彰化在地的城市場景出發,透過遊戲化的互動平台,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城市的設計者,視覺化呈現自身對於城市的願景與想像。   A7永續行-未來習武所 展區位於彰化市武德殿,築點設計認為,面對當代快速變動的環境,重新鍛鍊與世界相處的方式,已成為重要的當代課題。將展覽視為修煉場,藉由串聯循環設計和科技應用,理解如何從材料、製程到系統思維,習得面向永續的心法,探索與環境共存、共好的可能。   A8人人百貨-靈感選物店 作為彰化給台灣的風格提案,Plan b 第二計劃打開了中興莊眷村文化園區,策劃「只賣在地生活靈感」的「靈感選物店」,每一個品牌、每一段故事,都是青年對未來生活的回應。   鹿港展區 B2文化行-殿氣現場 由INCEPTION啟藝、StreetVoice街聲、究方社、林強,共同操刀位於亞太鹿港渡假村的主題展區。彰化文化從不是一條線性歷史,而是無數正在發生、彼此碰撞的現場;《殿氣現場》即是對這個現場的觀察與辯證,循著這股無形之氣,化集體記憶為聲、影、物;向過去取材,透過光影、裝置、紀錄凝煉溫度、朝未來探問,重譯與書寫彰化的未竟之境,回應彰化文化的未來可能性。   B3平安行-平安行 在彰化,平安是由集體守護的願望。平凡製作&發落文化在鹿港公會堂呈現香案供品、節慶儀式與祈福物件,引領觀者走過四時節序與生活場景,感受信仰如何在日常中流轉,凝聚這片土地綿延不絕的祝福與情感。   彰南展區 C2田尾行-溫室城堡 田尾遊客中心旁,日目視覺藝術、梧樹森林空間、文化銀行共同搭建一座以溫室為發想所打造的植物城堡,從前瞻的育種成果到創新的景觀應用,全面展現園藝的多元與可能。   C3田尾行-植物學校 文化銀行將田尾遊客中心化為學校,帶領觀者修習最在地的「田尾學」。從田園聚落與花卉產業,到原生植物教育與花藝生活體驗,並展出在地居民共同發想的藍圖。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編輯」陳映蓁

  • 綠意流動的文化森林 臺中綠美圖

    臺中綠美圖10月28日起試營運

    位於台中水湳經貿園區的「臺中綠美圖」,是全台首座同時結合市立美術館與市立圖書館的複合場館。由2010年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SANAA事務所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操刀設計,歷時逾十年完成,即將於2025年10月28日至11月16日展開試營運,並於12月13日正式開館。 臺中綠美圖建築外觀遠景。   綠美圖以中央公園為綠意基底,融合美術館的藝術能量與圖書館的知識場域,展現台中推動「藝術、閱讀與自然共生」的城市願景,這座文化新地標以開放、透明、流動為設計核心,成為與自然共生的文化森林。 綠美圖外觀帷幕。   輕盈量體 綠美圖場館樓地板面積約58,000平方公尺,由八個量體組成,彼此獨立卻又相互串聯,SANAA將龐大的建築拆解為契合環境尺度的方塊,並以銀白鋁製擴張網覆蓋,宛如一層輕盈薄紗,映照中央公園的綠意與天光。建築量體抬高形成層次多變的遮蔭廣場,引入自然風、採光及綠線,多入口的設計讓人們得以在城市、公園及建築間自由穿梭,體驗無邊界的文化場域。 遮蔭廣場。   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兩位建築師期望綠美圖能成為一座回應台灣氣候的建築,設計理念強調「開放與融合」, 走入大廳,映入眼簾的是兩座圓形玻璃屋,一座為綠美圖的服務台,另一座則為通往地下公共空間的樓梯,為綠美圖中「融合空間」之一,象徵知識與藝術的相遇交流。大廳上方的連通橋連結了圖書館及美術館,亦提供觀看建築的多元視角,開館後可由高處角度欣賞藝術家林明弘創作的《再製》作品;大廳中央的不鏽鋼水池則是設計團隊多年心血,以曲面不鏽鋼板打造,水面反射戶外倒影,水景釋放的霧氣與濕氣有助於降低體感溫度,營造舒適的「微氣候」。 綠美圖大廳。不鏽鋼水池映射外在景致。   流動序曲 挑高27公尺垂直連通六層樓的美術館大廳,為全台美術館中最高的展示空間,觀者可領略垂直開展的張力,開館後將展出韓國藝術家梁慧圭(Haegue Yang)為此空間量身打造大型創作《流動奉獻-樹蔭三合》,作品呼應台韓兩地共同存在的「聖樹文化」,象徵自然與社群的精神連結。迴旋的斜坡作為觀展動線,引導觀者自在探索,通透的玻璃帷幕使作品與環境得以產生對話;五間展廳分布於各樓層,挑高及採光方式各異,能靈活因應不同需求進行布展。 以玻璃帷幕包覆的美術館大廳一樓。   美術館A展廳。 另一側的圖書館則呈現不同氛圍,挑高7公尺的大廳開闊明亮,並配置自助借書機、圖書消毒機等讀者服務設施。整體家具設計以曲線型態為主,且多為金屬材質,創造室內的有機性並增添視覺層次;別具巧思的花形書架與花形椅由SANAA事務所精心設計,並設有結合冷氣迴風口的「迴風書架」,運用空氣循環原理促進室內通風,兼具實用、美觀與舒適性。 圖書館七樓閱覽區。   融合共享 銜接兩館的「文化之森」是一座半戶外屋頂花園,是重要的共融空間(fusion space),利用擴張網構築獨立空間,但因材料具穿透性,讓綠美圖連綿延伸至中央公園;屋頂以相同擴張網材料自然垂降成布幔,增添文化之森的柔和感。環形天橋除了作為鏈結兩館的動線外,無方向感的正圓幾何更形塑自由探索的感受,在行走之間沉浸於獨特節奏中,讓綠美圖成為串聯城市、自然與人文的文化語境。 文化之森。     SANAA事務所 ©SANAA事務所 SANAA事務所由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於1995年共同創立。其早期代表作為金澤21世紀美術館(2004),以如同公園般的開放空間融入城市,深受當地居民與遊客喜愛,其他重要作品包含:美國紐約當代藝術新美術館(2007)、瑞士勞力士學習中心(2009)、法國羅浮宮朗斯分館(2012)、法國巴黎薩馬利丹百貨(2021)、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音樂學院大樓(2024)、日本香川縣立新體育館(2025)等。   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曾榮獲多項國際建築獎項,包含建築界最高榮譽普立茲克獎 (2010)、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金獅獎(2004)、日本建築學會獎(2006)、高松宮殿下紀念世界文化獎-建築部門(2022)、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RIBA)金獎(2025)等。     資料及圖片提供」臺中綠美圖 攝影」YHLAA李易暹 撰文」陳映蓁

  • AB Concept為Akira Back香港首店打造視覺盛宴

    品味料理、多感官的沉浸式體驗

    建築設計事務所AB Concept為首度進駐香港的Akira Back餐廳匠心打造餐飲空間,設計正式亮相。餐廳位於中環全新地標The Henderson,以活力動感的空間設計,巧妙呼應Akira Back主廚奔放的創意、精緻細膩且富有張力的料理藝術,同時將窗外繁華的都市景象融入其中,展現這座城市的澎湃活力。 Akira Back首度進駐香港,空間設計由AB Concept進行操刀。   AB Concept聯合創辦人伍仲匡(Ed Ng)表示:「Akira Back的設計完美體現AB Concept以創意巧思詮釋品牌故事的精神。我們突破固有框架,打造出與主廚前衛創新的料理相得益彰的用餐環境。它不僅是餐廳,更是中環核心地段的全新餐飲地標,設計與料理藝術在此交融,為饕客締造難忘體驗。」   將空間視為樂章 AB Concept協理及項目主設計師王睿智(Rex Wang)以「美食交響曲」設計理念,精心編排交響樂章,呈現活力四射又溫馨舒適的用餐空間,帶來多重感官的餐飲體驗。設計呼應Akira Back主廚的日韓文化背景,同時和The Henderson的整體建築設計語言和諧共融,形塑層次分明、令人目不暇給的用餐環境。 基地坐落於中環全新地標The Henderson內。   入口以水龍捲為靈感,利用柱狀的旋轉裝置在餐廳入口迎接賓客,和手工打造的金屬牆互相呼應,烘托出Akira Back餐廳螺旋狀的品牌標誌。抬頭仰望,手工上色的天花板與紋理分明的雲石地板連成一線,形成鮮明對比,而豪華的天鵝絨材質則為空間增添暖意。 入口以水龍捲為靈感,柱狀的旋轉裝置成為迎賓第一印象。   步入餐廳,宛如踏進交響曲的第二樂章,整體層次以慢板的節奏開展,青藍原木的圓紋雕刻牆面,融合日式工藝美學精髓,散發出寧靜溫柔的優雅氣息,點綴的金屬裝飾則為室內增添動感與活力。 餐廳內處處可見日式工藝美學;牆上的金屬裝飾則利用材質的對比創造多變的空間表情。 當視線移向酒吧區,偌大的粉紅色雲石吧檯巍然矗立,墨綠色的紋理猶如潑墨山水畫,揮灑出大膽豪華之氣息。訂製皮革高腳凳搭配鮮艷和紙花紋布料,氣氛精緻優雅。 粉紅色雲石吧檯成為酒吧區的焦點。   主用餐區是全作的視覺焦點,如同交響曲第三樂章,由慢板過渡至中快板。天花板上的鍍金圍欄富有雕塑感,天花板上的鍍金圍欄的線條富有雕塑感的流線,與The Henderson外牆的有機線條相互映襯,室內外無縫連接。雲石拼花地板為空間創造靈動感,落地玻璃窗引入充沛自然光,令金色裝飾熠熠生輝,猶如陽光灑在水面般波光粼粼。 主要用餐區的天花板極富雕塑感,落地窗則引入充沛採光。   材質與文化的交響 餐廳的軟裝亦經過精心挑選,品嘗美食之餘,也能獲得觸覺的雙重享受。燈芯絨、天鵝絨等對比材質,提升視覺吸引力,亦兼顧舒適感受;紅緋、群青、櫻色等柔和的日系色彩,與金色系相映成趣,打造和諧層次。座椅和沙發則融入金黃稻麥、細膩的和紙紋理等日本傳統元素,以現代前衛的設計致敬Akira Back主廚的料理文化根源,將傳統與創新完美融合。   壽司吧的設置令顧客得以近距離欣賞廚師精湛的技藝,另一粉色大理石吧檯,搭配上柔軟的粉紅色座椅,更顯優雅舒適;牆上掛上主廚母親Young Hee Back的畫作裝飾,增添一抹溫情。 壽司吧展現大膽而優雅的材質對話。搭配柔軟粉色座椅,勾勒協調畫面。   私人包廂則是探索最終樂章的創新藝術與時尚設計。包廂內的塗鴉同樣出自主廚母親之手,為空間注入鮮豔色彩與蓬勃生機,天花板採用棉花糖造型,部分以拋光黃銅的表面點綴其中,成為視覺焦點;而AB Concept設計的泡泡圖案地毯,則捎來幾分俏皮質感。 私人包廂內的塗鴉出自主廚母親之手。棉花糖般的天花板營造童趣與華麗並存的氛圍。   作為Akira Back首度登陸香港之作,AB Concept的設計與餐廳完美融合,共同演繹「美食交響曲」,帶來前所未有的沉浸式感官盛宴,重新定義城市餐飲體驗。   私人包廂一隅。   資料及圖片提供」AB Concept 攝影」Owen Raggett 撰文」陳映蓁

生活

  • 看見靜音 聽見美感 織錦風華 Woven Image

    看見靜音 聽見美感 織錦風華 Woven Image

    看不見的聲音氛圍,決定了我們對一個空間的身心感受。裝潢優雅的餐廳,談笑聲與餐具碰撞聲此起彼落,用餐氣氛似乎多了一絲喧囂;靜謐的藝廊,不時傳來陣陣音,干擾了欣賞藝品的心情;而星級酒店的迎賓大廳,希望呈現寧靜放鬆的第一印象,又期待融入整體設計風格。 如何在打造場域美學的同時,兼顧視覺與聽覺的舒適平衡,成為設計師必須面對的課題。 創立於 1987 年,來自澳洲的織錦風華(Woven Image)是研發美感靜音產品的先驅,陪伴設計師為多元的生活情境創造視覺美麗、聽覺適意的理想空間。 織錦風華的「美感靜音」飾材呈現優雅視覺與舒適聽覺。 身心舒適  靜音不簡單 當我們說一個空間「很吵」、「不夠安靜」時,究竟是什麼讓人覺得不舒服呢?可能是一群人在會議室裡,討論聲量越來越高,迴音彷彿在空間中彈跳,讓人難以專注;又或是待在家中卻不時聽見街道的車聲、鄰居的電視聲。其實這牽涉到吸音、隔音、靜音三種不同的聲音處理。 「吸音」(Absorption)是指材料吸收聲音的功能。單一空間的不同平面,透過不同材質吸收聲音衝撞,通常越軟的材質吸收越多的聲音。如果硬質面過多,沒有被吸收的聲音在空間中迴盪,就像在會議室中反彈的迴音,讓人感覺不適。 而「隔音」(Blocking)是透過隔間、牆體或樓層結構阻隔聲音穿透的現象。這類的隔音設計牽涉到建築專業,通常是由專業技師規劃處理。如果事前規劃得宜,待在家裡就不會受到街道或鄰居的聲音影響。 而真正的「靜音」(Acoustics),必須同時兼顧吸音和隔音處理,既聽不見外部喧囂,也不被內部干擾,才能徹底沉浸寧靜的身心狀態。 以美感靜音飾材呈現燈籠天花的立體造型。 出色的美  永續的材料革新 然而,對設計師而言,為了滿足消費者對靜音的需求,在空間美感上往往必須有所妥協。因為傳統的吸音材料雖然具有功能性,卻難以兼顧設計美感。例如以刨木絲和水泥混凝製成的蔗板,或像海綿般的吸音棉,雖然都有不錯的吸音功能,卻只能鋪設在不顯眼之處,甚至難以融入裝潢。 而織錦風華研發的「美感靜音」(Design Centric Acoustical Treatment),賦予吸音材料視覺美感,成品具有降低回音的功能,是擁有美觀設計與靜音處理的裝潢飾材,同時滿足看得見的視覺美感和靜謐的聽覺享受。 而在講究永續的當代,裝潢材質是否健康、安全、容易安裝、符合環保意識,也是消費者和設計師在意的議題。「美感靜音」是將回收寶特瓶回復纖維化,再加壓成板型,稱作「飛特」(Felt)的環保材料,是近年歐美室內設計界的愛用新寵。 「美感靜音」的寶特板表面柔軟,又具有板體的耐用強度,板身纖維間的細縫可發揮絕佳的吸音功能。尤其織錦風華的寶特板專為室內設計研發,注重色彩、面飾、造型和觸感,且容易安裝、加工,是防火材質,更是 100% 可回收再製的環保材質。 專為室內設計研發的環保靜音材質,打造亮眼的天花設計。   無限創意的靜謐風景 織錦風華的「艾克系列」(Echopanel),可切割、雕刻、沖孔、彎折、模壓。而「沐樂系列」(Mura),則融入布面材質,擁有仿羊毛的細膩觸感,可用於大面積的裝潢貼面。無論是為咖啡廳構築一道優雅牆面,為機場貴賓室打造立體天花,為企業迎賓櫃台打造一面形象背牆,也是居家的美好端景,都能為空間降低迴音,卻沒有刻意吸音的視覺效果。 在空間設計中,聲音是無法被看見,卻無時無刻都能感受到的元素。織錦風華以美學與機能並重的「美感靜音」材料,讓設計不必在美感與安靜之間妥協,成為完整設計、舒適感官的關鍵。從聽覺出發,創造謐境風華,讓靜音成為空間質感的純粹底色。 織錦風華的「艾克系列」(Echopanel),可切割、雕刻、沖孔、彎折、模壓。  禪宗壓花板以典雅的立體線條勾勒靜謐牆面。 資料及圖片提供」中北貿易 撰文」黃詩茹    

  • 從窗邊開始的智慧生活 Hunter Douglas

    從窗邊開始的智慧生活 Hunter Douglas

    許多人都有類似的經驗。週末早晨,想要慵懶地賴床,刺眼的陽光卻早已曬進屋內;或當你出國旅遊時,擔心家中的窗簾長時間沒有拉開,看起來像是無人在家;而每次想要調整光線和室內溫度時,都要走遍每個房間,一一開關每扇窗戶。   講求效率與舒適的現代生活,這些日常動作可以選擇更聰明的方式──窗飾領導品牌Hunter Douglas的智慧窗飾控制系統PowerView® Gen 3。讓窗簾不只是居家裝飾,更是會呼吸、能感知生活節奏的陪伴。 PowerView智能系統透過應用程式、Pebble遙控器輕鬆操作。   正式支援Matter智慧窗簾再升級  「智慧家居」早已不是科技愛好者的專利,從語音助理、智慧娛樂、掃地機器人到智能管家,許多家庭都已將日常設備透過網路連結控制系統,提升生活品質。而「智慧窗簾」也對日常的舒適度和空間耗能產生關鍵影響。   Hunter Douglas的PowerView智能電動系統,賦予窗飾有感智慧。早晨七點,設定窗簾緩緩開起,感受自然光的喚醒;中午設定窗簾自動降下,阻擋夏季的直射日光,讓室內常保舒爽;傍晚則配合照明調整,營造回家的溫馨氛圍。透過手機App一鍵操控,或連結語音助理,聲控就能打造舒適的生活情境。   今年7月,Hunter Douglas宣布,PowerView® Gen 3 Automation正式支援Matter智慧家庭通訊標準,解決過去各家設備各說各話,難以整合的困擾,開啟智慧窗簾的成功新頁。  PowerView® Gen 3現已支援Matter協定,實現智慧整合。     輕鬆整合 友善直覺的智慧生活  Matter是由CSA(Connectivity Standards Alliance)推動的新一代開放性智慧家庭標準,致力於解決設備間協議不一致的難題。PowerView® Gen 3 Automation支援Matter,意味著Hunter Douglas的智能電動系統可以輕鬆和Apple HomeKit、Google Assistant、Amazon Alexa 等平台無縫接軌,不再受限於單一品牌。   無論你使用哪一個品牌的智慧設備,現在都能透過Matter和窗簾系統協同工作,享受更完整流暢的居家自動化。當你想在晚間欣賞影音時,只要說出「Hey Siri,我要看電影」,燈光就會自動調暗,窗簾也會緩緩闔上,一切只需要手機輕鬆設定和操作。  PowerView Gateway作為Matter關鍵連接裝置。 PowerView Gateway 整合的關鍵橋梁  實現與Matter的整合,PowerView® Gen 3的用戶需搭配最新的PowerView Gateway裝置,就可連接窗簾馬達和家庭無線網路,並將其導入Matter架構。透過Hunter Douglas PowerView App就能完成裝置配對與平台設定,窗簾從此進入智慧新世代。   Hunter Douglas也提醒,只有PowerView® Gen 3的裝置具備支援Matter 的硬體架構,Gen 2的裝置不支援Matter升級。若有整合需求的使用者,建議聯繫Hunter Douglas授權經銷商或服務中心,諮詢評估與升級方案。   Hunter Douglas始終相信,以科技服務生活。「我們致力於提供消費者真正直覺、可擴充,且相容廣泛的智慧窗飾解決方案。PowerView支援Matter,意味著我們的產品可以更無縫地融入現代家庭的智慧生態中」。  智慧窗飾可依據生活場景自動調整。   打開窗 打開懂你的生活 除了智慧整合技術,以設計質感著稱的Hunter Douglas,提供風琴簾、絲柔百葉等兼具優雅外觀和高機能性的產品。無論是過濾光線、守護隱私、或抗熱節能,都可依照空間需求與個人喜好彈性配置。   尤其在開放式的客餐廳、書房、臥室等空間,結合智慧控制的窗飾,不只是優雅背景,更能主動搭配使用者的生活節奏,創造出舒適、有層次的居家體驗。從一扇窗開始,為生活打開更多可能,讓在家的每一刻輕鬆美好。 智慧風琴簾應用於開放式用餐區。 撰文」黃詩茹 資料及圖片提供」亨特道格拉斯 台灣  

  • 靜聽空間細讀材質 愛克威盛亞

    靜聽空間細讀材質 愛克威盛亞

    空間,是企業最直接的語言。從訪客踏入門廳的那一刻起,每道牆面、每次目光的停留,都是品牌形象的延伸。即便是廁所空間,也在無聲中影響對企業的印象。元貞設計以日本愛克集團的板材為媒介,在截然不同的使用空間形塑動人風景。     愛克板的石紋如水墨暈染,在潔白牆面中注入柔和動態。     私密場域的溫柔細節   位於土城廠辦內的員工廁所,空間使用已逾20年。客戶希望重新打造美觀舒適的使用體驗,即便身處工廠,也能享受百貨等級的空間品質。   洗手台背牆選用白金卡拉卡塔石紋的愛克板,灰色紋理如水墨在白紙上恣意揮灑,為空間注入溫柔動態。「客戶對於材料和色彩的敏感度很高,考量員工年齡差距大,希望找到各年齡層都能接受的紋路,提升空間質感」。     織布紋與木質交織溫潤氛圍,讓使用者感到舒適放鬆。     廁所隔間的牆面則以優雅織紋愛克板一氣呵成,綿密的十字織紋呼應木質門板,讓視覺和情緒更為舒緩。「我們希望讓廁所看起來不那麼像廁所,使用者進來是溫暖放鬆的,而且感受得到細節」。   在使用頻繁、易受汙損的用水場域,板材的抗菌和容易清潔就很重要,「愛克板加上專用的黏著劑,黏性不會被濕氣影響,讓我們很放心。」另外,牆面原有的磁磚不用拆除,直接黏貼覆蓋,不僅縮短工期,也為客戶節省預算。     優雅迎接第一道注視   在林口商辦案中,元貞設計總監葉騰元選用白雪灰泥愛克板作為LOGO牆的主視覺,與鄰牆共構和諧視覺。「我們希望兩邊材質差異不要太大,所以選擇低彩度、不反光的泥紋愛克板,在和諧中呈現不同質感」。     白雪灰泥愛克板與鄰牆形成和諧過渡,打造門面第一印象。     踏入門廳,愛克威盛亞的輕鋁銅金屬裝飾板劃出一道斜面,讓LOGO成為耀眼焦點。優雅奢華的金屬質感,也為鋼骨結構的空間注入年輕活力。「當你走過這道牆,波浪紋理會隨光影出現很有層次的變化,算是意外的驚喜」。LOGO裝飾牆不只是品牌視覺的舞台,也運用斜面巧妙引導視覺與動線。「訪客走進來後無法一眼看進內部,他會沿著植栽牆看向吧檯,引導視覺的景色轉折」。     材質的對話與平衡   考量本案的樓高限制與單面採光,設計上選擇裸露天花、開放視野,盡可能引入自然光。金屬LOGO牆銜接弧形玻璃隔間,兼顧動線與空間感的開放延展。「雖然是獨立的會議空間,但因為視線不被阻隔,空間感還是保有整體性」。     輕鋁銅金屬裝飾板構成視覺焦點,隨光影流動展現豐富層次。     設計語彙的對比與平衡也在材質搭配中淋漓展現。與LOGO牆相對的植栽牆,選用愛克威盛亞絲絨系列裝飾板,隱約的絲絨紋理成為襯托綠意的柔和背景。「一面是金屬板、玻璃等較堅硬的材質,這一面就用絲絨對比,呈現柔軟的感覺」。   茶水區的防濺板則選用義大利塗抹風格的愛克板,搭配石紋中島檯面,低調中藏有細節。「整個空間的材料幾乎都不反光,所以這裡刻意選擇反光的板材,也暗示使用者這是好清潔的材料」。     以選材圓滿設計   造訪日本時,葉騰元就常注意到類似的板材常應用於學校、商場與醫院等公共場所。「這樣的材料已經很成熟,而且一定有更多元的使用方式。客戶雖然一開始不熟悉,但經過設計師推薦,最後看到成果也很滿意。是材料讓我有信心,我才敢推薦給客戶」。     義大利塗抹風格的愛克板,襯托石紋中島,突顯空間細節表情。     隨著材料不斷推陳出新,葉騰元也樂於應用於設計中激發想像力。「尤其近年的設計傾向簡約,少了複雜的木作造型,更突顯材質本身的表現。如何讓材質之間的拼接轉折成為特色,就需要挑選適合的材料做搭配,進而呈現案場特色」。   他也提到,板材的收邊處理往往決定畫面的完成度與細節質感。「日本愛克集團有對應的收邊材,而且色彩齊全,搭配使用很方便,我們不用另外訂製,也能降低現場人工收邊的誤差,使用上會更有信心」。     資料提供」愛克威盛亞 撰文」黃詩茹

  • 盛夏的台中,一場別開生面的設計盛宴悄然展開。這場由德國衛浴品牌Duravit與麗舍生活國際共同主辦的活動,匯聚了設計師、各家建商、品牌代表等專業人士,展開一場關於設計、自然與永續的深度對話。活動伊始,麗舍經營管理處台北處長林泓錦指出:「好的設計不只是外觀漂亮,它能夠讓日常生活變得更有質感、更貼近心靈。」這番話為整場活動定下基調,設計不僅是形式的美學,更是與生活對話的藝術。 Balcoon新系列以大地色系為基調,赤陶色靈感源於原始陶藝,質樸溫潤如博物館典藏,自然氣息盈溢其間。 Duravit是超過200年工藝傳承衛浴品牌,Duravit亞太區總經理Ang, Alpha強調:「創新與永續是品牌的核心價值。」Duravit台灣市場負責人張鈞捷則聚焦於新產品的技術突破。Balcoon新系列融合自然元素,以大地色系為主調,其赤陶色靈感源自原始生活,宛如博物館中的陶藝色澤樸實而溫暖,結合陶瓷的燒製過程,控制輪廓的形變以達到完美的線條比例。 Balcoon新系列結合陶瓷燒製過程,淬鍊出輪廓勻稱、線條臻美的高雅質感。 展示區中更搭配SensoWash智能馬桶,其搭載自動感應、節水與緊急沖洗功能,展現科技與自然的完美結合。此外DuraShield®glaze技術的突破,讓陶瓷表面擁有永久性殺菌功能,大幅減少污垢堆積。這些創新不僅提升產品功能,更體現品牌對永續生活的實踐。   設計師的自然哲學 此次活動以「與自然共築」為主題,邀請業界專業人士進行演講。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理事長林彥穎在引言中強調,現代設計師需要具備跨領域能力,將設計從私人空間延伸至公共價值,同時呼應活動的核心精神:設計應該服務於更廣泛的社會價值。 從左至右依序為:康智凱、林彥穎、張育睿、陸威年、凌宗湧。 合風蒼飛設計張育睿建築師分享「垂直自然」的理念,以作品「山谷之家」為例,展示如何透過建築量體的巧妙分割,創造出會呼吸的空間。「設計就是將我們看到的世界告訴大家,用我的觀點分享我的世界觀。」他的作品完美演繹建築與自然對話的可能。 合風蒼飛設計張育睿建築師。 寬玠設計陸威年總監則透過實際案例,展現空間與情感的深刻連結。「設計不只是一個形式,它是一個觸動人心的旅行。」他在「複層住宅」項目中,將地下室轉化為藝術收藏空間,並巧妙引入人造自然景觀,打破地下空間的壓迫感。 寬玠設計陸威年總監。 智在設計康智凱建築師分享對自然與建築的看法,提到道法自然的太極概念,透過一黑一白、一陰一陽、一實一虛的原理,在舞動間與大地結合構築綠建築;同時也對曲線設計的獨到見解:「曲線是屬於上帝與自然的語言。」他將數位技術與傳統工法結合,創造出流動而自然的空間體驗,展現科技與自然的美妙融合。   智在設計康智凱建築師。 在材料運用方面,設計師們分享他們的創新實踐。對大地色系與莫蘭迪色調的運用,靈感來自童年玩泥土的經驗;鏽鐵、磚瓦等材料的巧妙組合,創造出獨特的空間質感。這些設計不僅美觀,更體現對自然材料的尊重與創新運用。   花藝與空間 邁向永續未來 CNFlower創辦人凌宗湧以幽默風趣的方式,分享他對美學的深刻見解。「美需要從容的時間與空間。」他的話語點出當代設計面臨的普遍挑戰:在快節奏中如何保持美的從容。透過杭州富春山區酒店與陽朔ALiLA的案例,凌宗湧強調尊重在地材料的重要性。「為什麼要用船從杭州運竹子到廣西?當地的香蕉葉不是更美嗎?」這種對在地材料的重視,體現設計師對自然與文化的雙重尊重。   CNFlower創辦人凌宗湧。 整場活動不僅是技術與設計的展示,更是對未來生活方式的深度思考。從智能衛浴的創新技術到自然材料的巧妙運用,從空間設計的情感考量到永續實踐的具體行動,每一位分享者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詮釋著與自然共築的理念。   「與自然共築」設計講座現場。 正如凌宗湧所言:「如果你看世界都覺得美,我們可以一起創造眼前的社會。」在設計與自然的對話中,人們看見未來生活的無限可能,一個兼具美學、功能與永續的美好世界正在緩緩展開。真正的設計不僅是創造美麗的空間,更是要打造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活方式。 資料及圖片提供」麗舍生活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撰文」林靖諺

  • 五星級沐浴 舒展秋日身心 American Standard

    五星級沐浴 舒展秋日身心 American Standard

    五星級沐浴 舒展秋日身心American Standard 時序入秋,白日的熾熱和夜晚的沁涼形成對比。返家後,轉開溫暖水流,點滴舒緩肩頸緊繃和心理壓力,這是下班後的身心切換,也是專屬於自己的放鬆時刻。American Standard以創新與貼心設計,將舒適安全的沐浴體驗帶入居家,昇華秋日的洗淨時光。 American Standard陪伴全家人以沐浴舒展秋日身心。 淨潤柔霧 雙模式呵護肌膚 對長時間穿梭於城市的上班族來說,秋夜最需要的是一場徹底放鬆的淋浴。American Standard全新美肌蓮蓬頭(Refresh Hand Shower),以俐落外觀設計搭配雙模式出水,暢享截然不同的柔膚水流。   淨潤水流模式以V型精細出水孔,釋放強勁水流,徹底洗淨一天的汗水與塵埃;清新柔霧模式以細緻水霧溫和帶走毛孔中的油脂與雜質。運動後的沐浴,最適合以溫柔水霧撫慰敞開的毛孔,輕盈洗淨髒污,呵護肌膚,身心舒暢。   背面的按鈕設計,可單手操作,一鍵切換,滿足全身不同膚況。Refresh蓮蓬頭內建可替換濾芯(僅限含濾芯版),能有效去除鐵鏽、雜質,甚至5微米的懸浮微粒,即使是建築管線老舊的浴室,都能確保乾淨水質。從透明管身隨時觀察濾芯狀態,在家就能輕鬆更換,照顧全家人的用水健康。 全新美肌蓮蓬頭提供兩種柔膚出水模式。 清新柔霧模式以細緻水霧溫和洗淨,呵護肌膚。 一鍵切換出水模式,滿足全身不同膚況。 透明管身設計,隨時確認濾芯是否需要更換。 享受沙龍級的水感髮浴 秋季也是頭皮和秀髮最需要換季養護的時節。Rain-Click手持摩梳蓮蓬頭,將沙龍級髮浴帶入居家。啟動按摩模式,45個0.8mm細密出水孔,釋放親膚水柱,輕柔沖洗頭皮深層代謝物,減少手指搓揉的傷害,守護髮根健康,並以水感按摩頭部穴道,促進血液循環,讓全身輕盈舒展。   切換至摩梳模式,均勻分布的水流如細緻髮梳,輕柔梳理、沖洗洗髮精和護髮素,減少髮絲糾結與外力拉扯,讓洗髮過程更舒適自在。摩梳蓮蓬頭的貼心設計,讓日常衛浴不只是清潔,更是沙龍級的療癒髮浴,讓秀髮在秋風中光澤動人。 手持摩梳蓮蓬頭以細膩水流呵護頭皮與秀髮。 滿足全年齡的貼心設計   秋意漸深,也是家人團聚的時刻,而Cube平台式浴缸淋浴龍頭就是給全家人的安心陪伴。操作簡單的兩段式切換,一個旋鈕就能在淋浴和浴缸出水間流暢轉換,長輩或兒童都能輕鬆使用。   側邊支架,讓坐著淋浴的長輩也能方便取放蓮蓬頭;大面積置物平台提供充足置物空間,排水設計有效防止水漬堆積,清潔更省力。下方毛巾架可放置擦澡巾、沐浴球等衛浴配件,以實用與美感滿足全家人的沐浴需求。 Cube平台式浴缸淋浴龍頭,長輩和兒童都能安心使用。 智能設計 把關水溫安全   微涼秋夜,打開水龍頭能享受恆定溫潤的水流,是最安心的療癒。EasySet埋壁式定溫龍頭,以溫度控制閥精準控制冷熱水比例,達到最舒適水溫,在家就能享受五星飯店的舒適體驗。以直覺式設計獲得亞洲設計大獎(Asia Design Prize)及DFA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   獨家的按鈕開關,只要輕鬆旋轉調整鈕,無論水壓或進水溫度如何變化,都能提供恆定出水溫度,不用擔心出水過熱。搭配智能技術,龍頭會記憶前次使用的溫度設定,不須每次調整,節省時間與水資源。   EasySet埋壁式定溫龍頭搭載三大溫控安全技術。THERMOCOMFORT定溫系統,讓水溫隨時保持恆定舒適;THERMOSAFE定溫安全溫度,確保水溫不超過49℃,並於冷水中斷時自動關閉,避免燙傷意外;THERMOLOCK溫度安全鎖,將最高水溫設定於38℃,需要更高溫時可輕按調節。   American Standard讓秋季衛浴有感升級,讓沐浴成為日常最柔軟的療癒時光,和家人共享屬於秋季的溫暖與安心。 EasySet埋壁式定溫龍頭,自動記憶溫度設定,守護舒適與安全。 欲了解更多150周年促銷詳情,請見官方旗艦店。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灣驪住 American Standard 撰文」黃詩茹    

  • 櫻王KINOWN是台灣精品建材的倡導者,集團自基礎建材起步,爾後拓展設計建材領域,走過半世紀的時光,品牌以美學講堂接棒,一路走來的成長與作為,不僅道敘品牌的深耕與企圖,更是台灣建材產業發展軌跡的重要見證。     櫻王總經理陳孟吟。     導入精品 與國際趨勢同頻   櫻王KINOWN自1975年成立以來,從黏著劑、填縫劑、砂漿、抿石子基礎建材逐步積累深厚口碑,隨著經濟發展,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消費者對於「好」的評斷,早已從功能滿足升級至美學內涵,如何在品質基石上進階升級,成了集團的重要挑戰。     玻璃磚應用品實境。     拓增設計建材的選項,是櫻王KINOWN蛻變的重要進階,令集團產品與國際的設計脈動同頻,把「精品建材專家」的印象深植於大眾內心。   玻璃磚具有可以透光、篩光、遮飾的特色,台灣傳統住宅常用於解決室內採光不足,然而早期直接挪用紅磚施工的錯誤觀念,卻也埋下日後漏水隱憂,逐漸令台灣消費者對它卻步。櫻王總經理陳孟吟卻認為,功能與美學並不互斥,無需因過往的錯誤體驗固步自封,櫻王KINOWN引進義大利SEVES玻璃磚。2011年,大眾看到它運用在東京愛馬仕大樓的外牆的效果,成功且極具話題性的實例,改寫了台灣消費者對玻璃磚的固有印象,原來玻璃磚與設計美學的結合,不僅能作為引光、轉光的建材,更是對外打造精緻表情,向內營塑空間情緒的詩意介面。     玻璃磚應用品實境。     櫻王KINOWN除了引進SEVES玻璃磚,更追根究底其正確工法,徹底改寫大眾對它的遲疑。重視連工帶料的完整服務鏈,引進義大利原廠施工技術,請義大利專業工匠來台授課,傳授SEVES 玻璃磚的正確施作方式,培育台灣專業的玻璃磚施工團隊。東西方匠人齊聚,彼此教學相長,確保精品建材能完美的應用於台灣環境。集團同時積極地建立服務管理系統,與建築、空間設計團隊流暢溝通,將設計美學與結構安全納入考量,提出完善的規劃方案,從設計參與到售後服務,兌現櫻王KINOWN值得信賴的承諾,成為能提供專業技術與完善售後服務的公司,讓價值不僅止於有形的「物」,更包含了無形且珍貴的「信譽」。     自研產品 拓展藝術建材之路   身為二代接班人,陳孟吟總經理除了肩負傳承責任,也不忘挑戰精品建材與創新發展。她延續了父輩對品質的高標準,亦懷抱企圖心為櫻王KINOWN開拓其他可能。   她的實驗精神自牆面裝飾材料「琉璃寶Crystal Inlay」可見一斑。「琉璃寶Crystal Inlay」的研發,源自對環保與建築公共安全的關懷,回顧921大地震後台灣建築公安意外頻頻,觸動陳孟吟總經理開始思考,是否有更穩定、安全,適合地震帶建築使用的外牆材料,她以台灣傳統建材抿石子為靈感,並注入設計、藝術元素,將台灣研發的建材,升華為具有藝術個性的精緻用材。     琉璃寶Crystal Inlay。     陳孟吟總經理素來鍾愛具有獨特性與藝術個性的產品,觀察到當代建材市場不再只有單純的功能追求,消費者對生活品質日益重視,建材己從單純的實用性,提升為可以展現設計美學的媒材。因此,「琉璃寶Crystal Inlay」加入了琉璃、彩石、半寶石,全然打破大眾對傳統建材的印象,然而對精緻與質感的追求也致使研發成本居高不下,面臨市場定價的考驗。     「櫻王」海外參展。     她不願讓品質打折,轉而將目光投向國際市場,率領團隊到海外參展,「琉璃寶Crystal Inlay」多樣化與裝飾性並具的特色,成功引起海外買家關注,打入當地市場,陸續成為倫敦奧運選手村及阿聯酋亞斯水世界的指定材料,將台灣研發的建材推向國際市場。承襲「完整售後」的集團作風,這次櫻王KINOWN不但把產品外銷到國際,也將專業施工技術導入當地,陸續完成數個標誌性的作品,將「台灣研發」的自信散播至海外,在國際市場上找到立足之地。     夏馬城市生活 倡導生活美學   除了精品建材的引進或研發,櫻王KINOWN更將自身定位為空間美學的倡導者,思考著:當美的材料成為空間底色後,如何進一步讓美的質感融入日常,涵養使用者,據此打造新品牌「夏馬城市生活」,正式從建材領域跨進家居裝飾,引進歐洲各地的家居品牌,讓美學成為可用可觸的實質物件。     琉璃寶Crystal Inlay海外參展。     所有動人的空間都是有溫度、有個性的,在「夏馬城市生活」可見團隊從歐洲各地精選的家具家飾:丹麥Tolv / Sketch的北歐簡約,義大利Living Divani的現代典雅,波蘭SITS重視手感溫度,荷蘭HKliving的復古混搭,西班牙Nobodinoz對嬰幼兒生活的細膩照料,丹麥Tons Bike為運動而生的收納系統,產品形貌不拘一格,無論素簡、個性、童趣、純樸都可在此獲得靈感,透過「夏馬城市生活」的視角開展選物藍圖,進而具體化理想生活的輪廓。     美學講堂 無形卻深遠的善循環   隨著品牌邁向50周年,櫻王KINOWN更積極思考如何有益社會,對台灣本地的設計產業實質回饋。陳孟吟總經理說道:「希望做一些真正對台灣在地社會有貢獻的事情,為有理想的建築師與設計師提供更多支持。」這份心念催生了「美學講堂」,建立創作者的發聲的平台,邀請建築師與設計師在這個聚點分享創意與理念,讓他們的理想能深植在更多人心中。     「櫻王」海外參展。     對櫻王KINOWN而言,「美學講堂」是闢建一個創作者與大眾對話的管道,是美學的漣漪點。集團邀請禹樂空間整合規劃舒適的多功能場地,講者名單一如集團重視情感溫度與內在精神的作風,邀約考量並非依歸社群聲量,而是偏重講者「在地情感」的投入與真誠。陳孟吟總經理談到:「我們希望能作為建築師和設計師的助力,聯手散播理想。     櫻王講堂空間。     講堂聽眾都是自發參與,透過這個平台,和心儀的講者或設計師有實質的交流機會,聆聽設計理念以及他們對土地的關懷,彼此互動,一起激盪思想、教學相長,真誠的氛圍很讓人感動。」在現場,熱絡暢談的交流,讓講堂不僅是一個知識傳遞與分享的空間,更是一座打開視界,啟發思維的橋梁,讓所有與會者在跨領域的交流中,播下理想種子,為社會建立善的循環。     櫻王講堂,李靜敏建築師 「一場關於時間x空間與人文記憶的建築對話」。     秉持永續經營的自我期許中,櫻王KINOWN持續精進,挑戰、重塑,為集團持續注入動能,今後成也將積極地團隊優化與人才引進,讓品牌持續與時俱進,邁向下一個五十年。   資料及圖片提供」櫻王KINOWN 採訪」室內雜誌編輯部

  • 秋意微涼,夜色漸沉,空氣中混合著青草香、桂花香,月光悄悄露臉,這樣的秋月夜,最適合和家人好友小聚。火光緩緩升起,席位鋪展於庭院與露臺之間,燈影在杯觥之間輕輕流動。餚香浮動、酒光搖曳,有節奏的座席與動線,讓情感有了恰如其分的落點。     設計師Hiroshi Tsunoda 以標誌性的幾何風格融入EcoSmart Stix酒精火爐,以現代手法重新詮釋傳統營火的溫暖與吸引力。由不同尺寸的管狀不鏽鋼「木柴」組成兼具簡約現代、時尚優雅的外型。Stix也是一款兼具環保與實用性的壁爐,不產生油煙、易於清潔,通過多項全球安全標準認證。(栢悅國際)     聚會的形式或許輕盈,卻因為空間細節的參與而更顯深刻。家具的尺度、光的語彙、桌面的佈局、器物的質地,在無聲中彼此回應,以不著痕跡的設計形塑著賓主關係與宴客氛圍。當夜色緩緩沉澱,聚場風景逐一展開,牽引情緒與節奏的轉換,將這場秋夜饗宴編織成一段值得沉浸回味的美好場景。     隨著戶外生活盛行,de Sede將經典款式推出戶外版本,在融入自然的同時,也能享受舒適的沙發座椅。DS-266 Yoga 是一款融合雕塑感的戶外扶手椅,流暢的幾何造型,設計雋永優雅。具有手動背部調整功能,可供坐臥自由調整。(瑞歐典藏傢飾)     冰鎮後的香檳,才能完整呈現細密氣泡的優雅口感。英國LSA wine & bar 系列的經典酒吧玻璃冰桶,造型經典流暢,放在各種場合都令人驚艷。以生產手工吹製玻璃產品聞名的英國LSA,系列產品來自悠久歷史的波蘭,由出色工匠手工製成,細膩獨到的造型與設計感是歐美居家必備的餐廚用品。(夏馬城市生活)     Kristalia Brioni Soft 島嶼沙發,靈感來自義大利亞得里亞海的布里奧尼群島,圓潤低矮的造型如海中小島。使用快速乾布料與防潮內材,底部配置防滑材質,可直接置於草地或露台。是一張可以自由移動的聚場之椅,供親友隨興落座、或作為閱讀角、月下靜坐的個人據點。(居雅堂)     Topuro桌燈、地燈,宛如光的動態雕塑。概念源於對光的非物質性探索,轉述光在空間中移動、在傳播中強度漸弱的意象。設計師Guido Valin以沒有螺絲接點的燈身,搭配俐落穿透的不鏽鋼結構,以及一系列上下表面質地些微差異的弧狀壓克力圓盤,塑造光漸進消散的動態瞬間,實現抽象如光的輕盈質地。(Light Plus)     聚的姿態   秋夜降臨,聚會的輪廓在座椅間逐漸成形。圍坐的距離、落座的姿態,不僅凝聚了空間氣氛,也悄悄編排人與人之間的節奏。沙發圍塑出島嶼的親密感,單椅則讓對話保有恰到好處的餘韻。材質的選擇從編織、原木到鋁合金結構,兼具自然紋理與機能性,在舒適與耐候之間取得平衡。     Rolf Benz YOKO戶外系列,擁有德國設計的簡潔線條,交織法國、義大利風格。包括模組化沙發、邊桌、餐桌、扶手椅,希望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根據使用需求,隨心配置在各空間,是一款功能强大的戶外系列。(D&L丹意信實集團)     座椅不只是載體,更是戶外聚場的核心結構。沉穩地安置於月光與草地之間,承載談話、靜坐、舉杯或獨處的每一刻。透過比例、尺度與材質的選擇,回應人與群體間的互動關係,讓這場月下聚會,有了安放身體與情感的場所。     Bosc系列以西班牙梅諾卡島的同名地點為靈感,詮釋地中海的清新與傳統。融合簡約優雅與真實質感,營造低調奢華、舒適自在的地中海生活場景。材質結合耐候鋁框、防水可拆洗布料、高密度泡綿與FSC 認證柚木細節。模組化沙發、座椅、餐桌與配件,可靈活組合,適應各種室內外空間。(易雅居)     Fritz Hansen 的多功能Riviera系列,是1991年與丹麥設計師Povl B. Eskildsen合作的戶外家具經典作品。柚木板條構成的設計,以其靈活簡潔的外觀聞名,並以永續思維優化材料使用。結構可視使用情境調整,例如當作咖啡桌或長凳,並可搭配專用的舒適坐墊。(栢悅國際)     來自丹麥的Ferm Living Desert系列,以簡約線條與可持續材質,描繪現代戶外生活的自在樣貌。系列名稱取自沙漠,象徵堅韌與恆久,也呼應設計對自然的尊重。結構採粉體塗裝鋼材,堅固耐候;座面與靠墊由回收塑料瓶織成,觸感柔韌。最新推出的Desert Sofa 擁有寬敞座面,搭配防水、防曬與抗汙處理的靠墊,兼顧舒適與耐用。(潤舍 生活家居)     The Barbara Barry Collection for McGuire 打造的戶外家具系列,以細膩工藝與柔和語彙,重新定義「優雅生活」的外在延伸。Bow Outdoor ounge Chair,以沉穩的鑄鋁椅架,結合平織壓克力繩的細膩紋理,以自然色調為戶外空間注入優雅與恆久質感。(Baker-McGuire 貝克傢俱)     B&B Italia Erica系列戶外沙發,以其輕盈與精緻的設計脫穎而出,創造充滿活力、適合社交的戶外休憩空間。坐墊的裝飾滾邊,賦予自然柔和的外觀,可搭配各式坐墊套,以豐富色調與設計彼此協調。該系列提供多種尺寸與深度的線形沙發,其帶有輕微弧度的設計,符合人體工學的舒適感,並兼顧戶外使用的強度。(栢悅國際)     景的沉澱   聚會的節奏總有落定之處,而桌子,就是那片可以安放一切的平面。食物、酒杯、手勢與目光交會的瞬間,都在桌面上悄悄停留。可摺疊的圓桌、可移動的茶几,到雕塑藝品般的長桌設計,這些桌型不只承載餐食與器皿,更梳理了聚會的節奏,鋪陳人與空間的關係軸線。     TNP戶外桌由法國設計師Christophe Pillet操刀,靈感源自劇院舞台的結構美學。桌腳為鑄鐵結構,金屬骨架與桌板,兼具穩定與優雅。置於露台或戶外庭院,提供聚會的舒適桌面尺度,可輕鬆搭配不同形式座椅,無論是中秋餐敘或好友舉杯都相得益彰。(居雅堂)     當燈光轉暗,喧囂沉澱,桌與地之間的對話仍在延續。編織、木紋與石材的肌理靜靜鋪展,讓戶外場域的邊界更加柔軟,也讓原本動態的氛圍逐漸舒緩。場景走向沉靜,但餘韻猶存,收束了秋夜片刻,為整場聚會畫下溫柔深刻的句點。     NATUZZI的Roll茶几,以細緻實木收邊搭配全覆石墨橡木木皮,散發沉穩優雅氣息;霧面石墨色內裏低調深邃,層次分明。全伸展隱藏抽屜與兩側收納讓物品井然有序,上層掀蓋可作為額外檯面,預留酒杯放置空間;底部隱藏旋轉滑輪,穩固又可移動靈活。(華泓國際)     Fritz Hansen Selandia 系列擁有微彎的優雅線條,以北歐懷舊氛圍揉合法式浪漫,喚起仲夏夜的美好回憶。圓桌採100% FSC認證的柚木,可將一側桌面向下折疊成精緻半圓形;或將兩側桌面完全收合,是小型庭院的理想選擇。而坐感舒適、風格典雅的Selandia餐椅,提供雙人座與無扶手版本,為戶外空間創造多元選擇。(栢悅國際)     Nomad系列採用100%再生纖維製成,透過地毯、懶人椅與抱枕,創造多種輕鬆隨意的場景,構築空間氛圍。而Tuareg系列誕生於印度土地上的靈感邂逅,細小錯落的花朵圖案,取材自當地傳統紋樣,宛如一幅手工編織的旅行日記。(築意名品家飾)     Konstantin Grcic 設計的 Pallas 長桌,具有壓倒性的視覺效果。整體由上而下以厚度4mm的鋼板成型,輕薄卻極具份量;多處特殊的V型折角與外露螺絲結構,俐落中交織設計細節。桌面深度僅有75公分,拉近人與人的距離,讓餐桌成為交流中心,在不同空間動線中享受雕塑線型的視覺撞擊。(Light Plus)     Tom Dixon 首度推出戶外家具Groove系列,將裝飾藝術的語彙轉化為戶外空間的雕塑設計。系列以高性能的壓紋鋁材製成,經粉末塗裝處理,耐腐蝕、耐候,兼顧實用與環保。包含長桌、座椅與凳子,並可搭配專屬靠墊,方便堆疊收納。提供Moss苔蘚綠、Putty淺暖灰雙色,與植栽和諧融合,襯托都會景致。(潤舍 生活家居)     光的質地   當月夜鋪陳,光不再只是照明,更是滲透情緒的語言。燈具的存在,在戶外聚會中成為氣氛的延伸,與天光交織,輝映出空間的第二層表情。柔和的散射、聚焦的照明、側光與上光交錯的安排,是視線的引導,也是人與空間的心理距離。     Louis Poulsen的VL45 Radiohus,是丹麥經典建築燈款的無線版本。復刻自1940年代哥本哈根廣播電台的照明設計,手工吹製三層乳白玻璃搭配金屬細節,燈光柔和不刺眼。內建鋰電池與USB-C充電設計,最長使用18小時,是點亮戶外月夜餐桌的優雅之選。(居雅堂)     低調簡練,輪廓鮮明的燈具,本身即是光的雕塑。玻璃的折射、金屬的反光、拋光表面與霧面結構的對比,都在夜裡寫下光的戲劇性。可攜式或可無線充電的燈具,能輕鬆遊走於室內與戶外間,隨光線與場景自由切換。當燈光亮起,場域從此被賦予層次,讓秋夜的節奏更深刻地鋪陳與收束。     Tom Dixon Melt無線落地燈,將經典熔融般的光影延伸至戶外。直徑達50公分,較一般行動式燈具更具份量,像一顆漂浮的小行星,散發迷人光暈。內建可充電電池,提供約8小時無線照明,並具備三段亮度、可調色溫,依情境轉換氛圍。搭載4.5W LED與防水USB-C充電線,是秋夜聚會中靈動自在的光影陪伴。(潤舍 生活家居)     Chant桌燈是Lee Broom首款可攜式照明作品,靈感取自1970年代建築常見的玻璃磚。以手工吹製玻璃打造出雕塑般的立體外型,方形幾何結構與圓形凹槽圖案呈現視覺對比,重新定義便攜燈具的格調與美感。具備四段式調光、完整防水設計,單次充電可使用長達40小時,室內外無縫轉換。(Light Plus)     由 Michael Anastassiades為Flos設計的經典IC Lights系列,戶外版本除了具備IP65防護等級、適合露台與庭院的結構處理外,特別推出大理石、花崗岩的底座。光球與金屬桿件的平衡感更顯雕塑氣質,為極簡的光影語彙增添沉穩質感,讓燈具在戶外場域與地景融為一體,在靜謐角落低調散發柔光。(潤舍 生活家居)     Promemoria的Mirtilla落地燈採鋁制結構,並配備IP55防護等級,確保在各種氣候條件下的耐用性。內置可充電電池,可輕鬆擺放於任何戶外環境。在露天客廳或月下晚宴中,以柔和溫潤的燈光營造溫馨宜人的氛圍。(易雅居)     Doma壁燈勾勒出精緻沈穩的輪廓。Murano玻璃鐘罩搭配細膩的金屬質地,材質與色彩低調對比,搭配不同的燈罩顏色,產生有趣的視覺觀感。Doma壁燈以其柔和形狀與觸控式調光,讓光在細微變化中緩緩瀰漫於空間,即便在戶外也能感受那份靜謐浪漫。(Light Plus)     餐的節奏   戶外聚會的溫度,就從料理的聲響和氣味開始。熱氣升起的瞬間,一道道佳餚從烤箱中端出,紅酒開瓶,輕食甜點依序登場,酒香與笑聲交織在夜色中。推車、托盤與邊几構成靈活流動的待客動線,賓主間的節奏在光影中悄然交會。備餐過程不再退居幕後,而是聚會情境中充滿互動與回憶的愜意片段。     延續bulthaup b3 廚房中經典、輕薄的不鏽鋼檯面設計,老師傅再度以精湛手工打磨技藝,將厚度僅5mm的b Solitaire Stainless Steel 不鏽鋼檯面,刻劃出細緻清晰的緞面紋理,以及細膩動人的完美導角。而b Solitaire Oak 12 公分厚的木頭工作檯面,保留原木自然溫潤的色澤及紋理,是秋夜聚場中恣意揮灑運用的舞台。(楠弘集團)     分享,是秋夜聚會的核心。點心托盤與酒器的搭配,形塑出款待的姿態。金屬的清朗、木質的溫潤與玻璃的透亮,賦予器物明確的質感語言,兼具機能與精緻的視覺美感,也讓秋夜的舉杯成為值得細細品味的時刻。     英國LSA Dine派對點心分享托盤,為點心和小吃提供優雅便捷的展示方式,在聚會上展現款待之道。設計精巧,以最高品質選材製成,確保耐用與實用。無論是家庭聚會、生日派對或精緻的禮物選擇,都是點睛之選。(夏馬城市生活)     Saint-Louis Twist 1586 品酒系列,以獨特設計全面提升烈酒的品鑑體驗。獨一無二的造型與吸睛的威尼斯斜紋,杯身內部紋路能有效攪動酒液,使其充分接觸空氣,強化香氣釋放。淺齡烈酒杯激發出清爽活力的氣息;熟齡烈酒杯促進酒香膨脹,更飽滿、具深度,為品鑑過程注入美感與儀式感。(栢悅國際)     Bosch 8系列嵌入式極緻黑智慧微波蒸氣烤箱,內建AI控溫科技,搭配三點式食物探針,精準掌握食材核心溫度;4D熱風系統均勻包覆熱力,不需翻面即可呈現金黃酥脆,還有蒸氣投放、智慧鏡頭、Home Connect智慧物聯功能等設計。玻璃鏡面外觀,完美契合現代居家;彩色觸控面板,操作直觀流暢。(Bosch Taiwan)     Varaschin的OUTDOOR COOKING 系列戶外廚具,融合義式美學與耐候工藝,採用抗UV、防水、防鏽材質,兼具堅固與輕盈,輕鬆應對各種戶外氣候。模組化設計靈活組合,搭配耐高溫檯面與實用收納,配備創新燒烤爐,並可搭配多功能手推車、餐具櫃、餐桌等配件,讓料理與聚會自然銜接,成就庭園中的社交核心。(中歆企業)     Giorgetti 的 Eos,由華裔設計師Chi Wing Lo設計。靈感源自「小托盤」,輕巧低調又能敏捷移動,宛如含蓄而不張揚的體貼助手。圓形木質托盤選用楓木或胡桃木木皮打造,搭配覆有橡膠的金屬輪,及拋光Pau Ferro握把,兼具實用與溫潤質感。(易雅居)     Colonial Butler Tray北歐黑色實木休閒邊几,可於休閒時擺放在需要的空間場域,提供賓客托盤服務式的放置平台.為空間增添高級與周到貼心的氛圍。(羅奇尼  歐洲進口家具)   撰文」黃詩茹 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 當設計遇見科技 最懂你的智慧窗簾 Hunter Douglas

    當設計遇見科技 最懂你的智慧窗簾 Hunter Douglas

    夏末的陽光依舊熾熱,午後西曬斜射入室,讓原本寧靜的居家空間瞬間變得悶熱難耐。面對台灣常見的「秋老虎」氣候,你是否依賴冷氣來維持室內舒適?   事實上,真正兼顧舒適與節能的關鍵,往往藏在最容易被忽略的細節─窗簾。當窗簾不再只是裝飾,而是具備時間感知與光線調節功能的智慧家飾,生活也能變得更從容、更永續。   Hunter Douglas以結合機能、美學與科技的窗飾為空間加分。   窗飾升級  調節的不只是光線  更是生活節奏   隨著智慧家居觀念普及,窗簾的角色已從裝修尾聲的美學搭配,進化為影響室內光線、溫度與使用情境的關鍵設備。越來越多屋主在新屋裝潢或老屋翻新初期,就會將智慧窗簾納入整體規劃。   絲柔百葉可微調採光,不阻隔視線又保有隱私。   身為窗飾領導品牌,Hunter Douglas 推出的 PowerView® Gen 3 智慧窗飾控制系統,讓窗簾真正參與居家的日常節奏,成為節能與舒適的最佳拍檔。 午後自動降下的蜂巢簾,能有效阻擋高溫日曬;傍晚自動開啟的絲柔百葉,則為返家時刻帶來最宜人的光線。透過預先設定的情境模式,使用者可透過 App 或語音助理輕鬆控制,遮光、隔熱、隱私與美感一次到位,讓窗飾與生活智慧同步。   不只是美觀,智慧窗飾系統也是影響居家舒適度的核心配備。   支援 Matter 標準,智慧生活整合再升級   PowerView® Gen 3 與眾不同的關鍵,在於全面強化智慧整合性,帶來更簡潔、快速、靈活的居家控制體驗。 2024 年 7 月,Hunter Douglas 正式宣布 PowerView® Gen 3 Automation 支援 Matter 智慧家庭標準。Matter 是由 CSA(Connectivity Standards Alliance)推動的新一代開放性智慧家庭通訊協議,旨在解決過去智慧設備間難以互通的痛點,讓裝置之間的連接更直覺、流暢。 支援 Matter,代表 Hunter Douglas 智慧窗飾能真正融入主流智慧生態。無論使用者偏好 Apple HomeKit、Google Assistant,或是 Amazon Alexa,都能輕鬆將 PowerView 系統納入現有平台,擺脫過往受限於單一品牌或封閉系統的困擾。     PowerView® Gen 3正式支援Matter,整合居家智慧生態。   PowerView智慧窗飾控制系統,以智能守護健康。   Hunter Douglas 表示:「我們致力於提供消費者真正直覺、可擴充,且相容廣泛的智慧窗飾解決方案。PowerView 支援 Matter,代表我們的產品能更無縫地融入現代智慧家庭的運作,打造跨品牌的整合體驗。」 PowerView® Gen 3 不只代表窗飾的進化,更是智慧居家環境邁向開放整合的里程碑。 可自動調節的時尚窗飾,配合作息需求,打造舒適光線氛圍。   PowerView Gateway 關鍵登場  實現全屋智慧整合   PowerView® Gen 3 的智慧整合能力,來自最新推出的 PowerView Gateway 裝置。它可連接窗簾馬達與家庭無線網路,並內建支援 Matter 通訊協議,成為智慧家庭系統的核心中樞。   使用者只需透過 PowerView App 完成配對與設定,即可打造專屬的居家情境系統,實現窗簾、燈光與生活氛圍的自動協同控制,一站式實現更簡潔、更直覺的智慧生活體驗。    最新PowerView Gateway是Matter關鍵連接裝置。   升級提醒 僅 PowerView® Gen 3 支援 Matter 架構   需要特別注意,目前僅有 PowerView® Gen 3 裝置支援 Matter 通訊協議與整合能力。 若您有進一步整合智慧家庭平台的需求,建議聯繫 Hunter Douglas 授權經銷商或服務中心,評估裝置相容性與升級方案,確保系統運作穩定、體驗無縫銜接。 PowerView智慧窗飾控制系統,可預先設定場景,自動按時操作。 資料及圖片提供 」亨特道格拉斯台灣 撰文」黃詩茹  

  • 內外皆美 夢想廚房 Hettich 德國黑騎士 × 雅登廚飾

    內外皆美 夢想廚房 Hettich 德國黑騎士 × 雅登廚飾

      清晨,第一道陽光灑落廚房。輕輕拉開抽屜,取出咖啡杯,動作俐落且流暢;夜深時,將碗盤收納入櫥櫃,門片緩緩闔上,不擾家人的安眠。廚房的外在美感容易看見,但真正影響生活品質的,是每一次開闔、推拉與收納的細節。而這些精準而靜謐的動作背後,正是來自優質五金的支撐。 由智珣代理的 Hettich 德國黑騎士,擁有近 140 年歷史,以嚴謹工藝與創新技術聞名全球。鉸鏈、滑軌、薄抽與拉門系統等五金配件,讓設計不只是美觀,更經得起日常使用的考驗,完美實踐現代餐廚生活的需求。   雙境場域  隱形的精準工藝  FORMEX 弗斯系列 × Hettich 五金系統 雅登廚飾全新推出的 FORMEX 弗斯系列,以義式優雅設計結合日式機能美學,構築出「雙境場域」的空間語彙。讓客廳與餐廚之間相互延伸,打造通透而有層次的生活場景。 低調奢華的門板紋理,搭配首創液態金屬質感,將科技工藝轉化為視覺與觸感的細膩體驗。雙面櫃體設計,一側是內嵌光源的玻璃展示櫃,點亮客廳氛圍;另一側作為功能性餐櫥收納,兼顧美學與實用,讓空間既有表情,也有秩序。 FORMEX系列以優雅義大利風格,結合極大化的日式收納機能。 「壁境場域」打破空間界線,讓立面充滿精彩可能。 每一處優雅俐落的外觀,背後都需要精準五金成就,Sensys 緩衝鉸鏈,讓每一次開闔都靜謐無聲,無論是玻璃、鋁框或木質門板,都能直覺安裝調節;並提供 90°、110°,甚至 165°的開啟角度,輕鬆應對各種設計需求。 AvanTech YOU 抽屜以俐落金屬直邊呈現簡約風格,搭配 Quadro V6滑軌,即使滿載鍋具碗碟,依然輕鬆抽取、順暢滑動。義式美學與德式五金的相遇,不只打造亮麗空間,更展現令人驚豔的收納力,讓每次使用都安心愉悅。 Hettich提供多種角度的鉸鏈選擇,每一次開闔都流暢安靜。 經典設計  恆久的秩序之美 ACE 艾斯系列 × AvanTech YOU 系統 若 FORMEX 是未來感十足的創新語彙,那麼 ACE 艾斯系列,則承載著雅登廚飾五十年來的設計積澱。開放式廚房整合居家動線,以五角造型中島為核心,結合餐桌與吧檯,營造出家人共享料理時光的溫暖場景。 ACE系列選用可再生環保材質,星幻藍的門板櫃體就是優雅裝潢。 ACE 系列的 魔方工作櫃、水槽櫃與爐台櫃,整合備餐與烹飪動線,門板闔上時以頂天立地的設計打造豐富收納空間。星幻藍門板質感沉穩優雅,本身即是居家風景的一部分。開啟門板後,AvanTech YOU 薄抽系統以僅 13mm 的纖薄屜牆勾勒極簡線條,搭配分隔板、刀叉盤、收納籃等模組化配件,讓各式料理工具條理分明、動線順暢,提升整體烹調節奏與效率。 Hettich櫸木系列小抽配件,以精巧設計實現整齊收納。 抽屜開合靜音順暢,彰顯Hettich德國工藝的細膩品質。 AvanTech YOU 薄抽的光系列,讓夜間取物也便利安全。   極光之美  光影之境 Aurora 極光系列 × SlideLine M 滑門系統 Aurora 系列主打金屬光感與玻璃通透感,採用鈦灰色刷線鋁框搭配黑玻門片,並嵌入 LED 背光板,讓光影在櫃體中流動,呈現細膩且輕盈的視覺層次。 中段櫃體配備 SlideLine M 滑門系統,擁有緩衝功能,滑推輕巧、收合靜音,無論收納杯盤、調味罐或藏酒佳釀,皆能依照使用者需求靈活配置,為生活帶來更多從容自在。 SlideLine M 滑門系統,雙向靜音緩衝、自動歸位。 Aurora系列的中間櫃設計,兼具收納機能與乾淨視覺。   專業承諾 守護居家風景 從 FORMEX、ACE 到 AURORA,雅登廚飾始終以創新視野引領歐式廚具潮流,持續為空間注入設計語言與功能細節。廚房是每天都會使用的生活核心,更需要穩定、耐久的品質支撐。而這份穩定感,正是 Hettich 德國工藝的核心價值。 門板櫃體是廚房的姿態,隱身其中的五金則是不可或缺的靈魂。雅登廚飾作為廚房規劃專家,協助設計師落實構想,並為使用者把關水火電的居家安全。從前期諮詢、材質選擇,到安裝與售後服務,都選擇經久耐用的Hettich守護品質。 多年來,雅登廚飾攜手 Hettich,以專業、即時的服務,為無數家庭打造出歷久彌新、「內外皆美」的夢想餐廚。 資料及圖片提供 」智珣有限公司    雅登廚飾 撰文」黃詩茹      

  • 水之韻律:hansgrohe新品發布 雙金設計重塑日常儀式感

    Raindance Alive淋浴系列&Avalegra出水面盆

    在步調匆促、資訊紛雜的現代生活中,尋求一方寧靜以安頓身心,已成為不可或缺的自我照護。除了旅行與運動,沐浴潔身的日常逐漸重塑專屬個人的感官儀式,讓人得以在流水聲中暫別喧囂,回歸與自我對話的沉靜片刻。自1901年創立以來,德國衛浴品牌hansgrohe始終以創新專利、設計美學與精湛工藝為核心,致力於重新定義人與水的互動關係。 德國衛浴品牌hansgrohe新品發布會現場。 2025年,品牌再度以創新之作Raindance Alive淋浴系列與Avalegra出水面盆,雙雙榮獲德國iF設計金獎肯定,不僅在美學與功能之間樹立新標竿,更為現代人的日常用水體驗注入深刻靈感。   Raindance Alive:以水流譜寫五感樂章 由hansgrohe與德國設計工作室Phoenix Design共同打造的Raindance Alive,不僅是一套淋浴設備,更是一場喚醒五感的情感體驗。設計團隊從音樂中汲取靈感,將水流的變化比擬為旋律的起伏,讓每一次淋浴都成為專屬於當下的日常演奏。 Raindance Alive淋浴設備以三種水流模式帶給使用者不同體驗,並可依據心情輕按切換,便利而簡約大方。 此系列提供三種截然不同的水流模式:RainAir如熱帶細雨般輕柔舒緩,帶來彷彿置身雨林的寧靜;PowderRain以超細緻水珠溫柔包覆全身,觸感綿密細滑;Massage則以強勁水柱有效釋放肌肉緊繃,帶來煥然一新的活力。使用者可依心情與需求自由切換,任隨不同節奏的水滴撫觸肌膚,無論是洗去一日疲憊,或是純粹暢享沐浴時的愉悅,都能找到與內心共鳴的獨特韻律。   外觀以俐落線條描繪輪廓,並注入圓潤語彙柔和表情,形塑剛柔並濟的設計視感。 在外觀設計上,Raindance Alive融合建築結構的俐落線條與人體工學的圓潤考量,以矩形勾勒剛毅輪廓,並搭配圓形花灑與旋鈕,展現剛柔並濟的設計張力。產品更搭載QuickClean快速清潔技術,金屬出水面板可輕鬆拆卸,讓日常維護省時省力;同時結合智慧節能科技,以更低的出水量實現高效的淋浴體驗,完美兼顧舒適感受與永續理念,為沐浴日常注入全新能量。 控制面板集中在同一介面,並設置輕盈按鍵與旋鈕給予便利,其圓潤的花灑設計勾勒出溫柔面貌。 Avalegra:以融合設計重塑溫潤洗滌   同樣榮獲iF設計金獎肯定的Avalegra出水面盆,則體現設計團隊對於日常洗滌的深刻反思。設計師從一個簡單卻深刻的問題出發:如何讓日常洗臉不再只是功能性動作,而能轉化為一種充滿情感的體驗? Avalegra的一體成型設計,將面盆與龍頭無縫相接,讓繁複的功能化為乾淨輪廓,同時簡化安裝流程,極佳地提升便利性。 Avalegra以具突破性的一體成形設計,將面盆與龍頭無縫融合,化繁為簡的結構不僅呈現優雅輪廓,更大幅簡化安裝流程。另外,在水流體驗上更別具巧思,除了傳統出水模式,更創新加入由下而上的噴泉式拋物水流,邀請使用者感受溫潤水流輕撫面頰的細膩觸感,讓日常洗滌成為釋放疲憊、獲得療癒的珍貴片刻。   從傳統出水模式作延伸,由下而上出水設計為洗漱帶來嶄新體驗。 直覺化的旋鈕操作可精準調節水溫、切換出水口與水量,並具備恆溫與記憶功能,確保每次使用皆安全舒適。Avalegra不僅重新定義面盆的使用情境,更將洗滌這項日常儀式,昇華為兼具優雅與情感的深刻體驗。其設計模糊產品類別的界線,為衛浴空間帶來前所未有的整合美學。   設置直覺化的旋鈕調節水溫、水量、出水口等功能,予人舒適的使用感受。 設計傳承與未來願景 「用水之於生活,遠超越清潔功能,更是情感釋放、感官覺醒與實踐永續的珍貴契機。」hansgrohe的設計哲學,始終堅持對水與人的緊密關係。從品牌歷史上第一支手持花灑問世,到首創花灑升降桿的誕生,再到革命性的Select按壓技術與iBox隱藏式安裝系統,每一項創新都在提升使用的便利與樂趣。時至今日,Raindance Alive與Avalegra的雙金殊榮,不僅是對品牌設計實力的再次肯定,更是對未來浴室生活的具體詮釋。   Raindance Alive淋浴系列與Avalegra出水面盆榮獲2025年德國iF設計金獎,兼具美學與功能。 對於台灣市場,其設計理念亦呼應當代需求。無論是坪數精簡、追求空間使用效率的的住宅,或是高端飯店與豪宅強調的儀式感與美學表現,hansgrohe的產品都能以薄型化設計、直覺操作與感官體驗,完美融入各類生活場景。正如品牌在台灣諸多指標性案場如Park Hyatt與四季酒店的選用,印證其兼顧品質、設計與永續的領導地位。 資料及圖片提供」hansgrohe 編輯」林靖諺

影音

石坊空間設計研究《市井.似錦》

善用獨棟建築的挑高優勢,規劃不同窗口,配合梯區的天井,引光如水傾瀉,破除建築本身狹長幽閉的舊況。

更多內容請見」【石坊空間設計研究|郭宗翰 / 市井.似錦】

  • 室內名人堂

    Marine Bois 張睿 張韜

    / 如莫空間設計(上海)有限公司

    • 如莫空間設計(上海)有限公司 / Marine Bois 張睿 張韜 創辦人

    • RooMoo Design Studio由張韜、張睿和Marine Bois建立,並由一群熱愛設計的多文化背景團隊組成,對本土文化的理解和國際化的視野讓團隊更願意嘗試和探索傳統文化與當代生活的臨界點。團隊不僅關注材料、空間品質、細節以及整體設計,同時也把家具、裝置以及插畫等相關設計衍生納入到工作範圍內,打破原有空間設計秩序,用團隊自己的方式建立與外界的連接。

  • 室內名人堂

    邱德光

    / 邱德光設計

    • 邱德光從事設計行業至今已逾40年,以其深厚的美學素養,將裝飾元素結合當代設計,開創新裝飾主義NEO ART DECO東方美學風格。作為邱德光設計、德光居家居品牌的創辦人,始終推陳出新,以延綿不斷的「時代風格」影響了一代代設計師。他揉合華麗、藝術及時尚元素,形塑當代東方美學與時尚多元的生活形態,對消費者的洞察力讓邱德光被譽為「豪宅風向標」。 知名作品有NAGA上院、星河灣,到北京萬科.如園、保利.和光塵樾、蘇州綠城.江南里、仁恆.棠北天漣墅、武漢華僑城.原岸。

    • 邱德光憑藉敏銳的營銷思維和創作態度,以鮮明的空間筆法樹立特色。

  • 室內名人堂

    沈志忠

    / 沈志忠聯合設計|建構線設計

    • 沈志忠1998年畢業於倫敦藝術大學雀爾喜學院,返台後陸續創辦建構線設計有限公司與沈志忠聯合設計有限公司,並擔任負責人與設計總監職務。其設計理念是透過建構的「線性張力」探索空間本質,挖掘空間與空間相互的恆定關係。

    • 執業以降,國內外獲獎無數,歷年來囊括涵蓋亞洲及歐美等指標性設計金獎獎項, 如:英國London Design Award、 加拿大Best of Canada Design Award、義大利A' Design Award、 台灣TID Award四屆金獎等,2017年受邀成為義大利 知名設計大獎A' Design Award的評審委員,同時受邀出席兩岸演講邀請,不勝枚舉。

  • 室內名人堂

    唐忠漢

    / 近境制作|遠域生活

    • 近境制作設計總監。Andrew Martin國際室內設計大獎得主。義大利A'Design鉑金獎得主。

    • 生於亞洲,近境的設計源自於對生活的熱情,強調自然、清晰的原始設計,象徵年輕與活力,代表未來空間的發展方向,近境認為,最好的設計便是創造未來。

  • 室內名人堂

    李中霖

    / 雲邑室內設計

    • 2000年成立雲邑室內設計公司。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CSID理事。中原大學及逢甲大學兼任講師。

    • 李中霖作品以藝術思維著稱,擅長運用對比特色與媒材變用創造空間特色,曾獲德國iF設計獎、德國紅點獎、德國ICON獎、美國IDA獎、日本JCD 獎、日本GOOD DESIGN獎、英國FX獎、韓國K-DESIGN獎、義大利A’DESIGN獎、台灣TID獎、亞洲設計獎、香港APIDA獎、上海金外灘獎等肯定。

  • 室內名人堂

    何宗憲

    / PAL Design Group

    • P A L Design Group設計董事。

    •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碩士。新加坡國立大學建築學院學士。

  • 室內名人堂

    何以立 侯貞夙

    / 何侯設計

    • 何侯設計奉行以設計思維來主導建築設計、室內設計、景觀設計及家具設計的原則。主持人何以立及侯貞夙在美國波士頓及紐約分別取得美國建築師執照並累積了15年及 8年的工作經驗後,在1997年於台北成立何侯設計。在近20年的執業中獲得許多認可及獎項。

    • 何侯設計自認是業主夢想之督導者,在傾 聽、評鑑、分析後提出解決方案;每一個方 案均是整合功能及美學之結果。深信設計 是生活的全部而非局部;設計是精密思維 的表象而不是一種流行;設計的生命始於 開始使用後而非完工時。

  • 室內名人堂

    陳連武

    / 城市室內裝修設計有限公司

    • 出生藝術世家。

    • 因為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培養出陳連武扎實的文化底蘊,加上深厚的建築背景、歐美新潮設計的養成,是國際極少數能同时囊括全球四大設計獎(德國iF設計獎、德國red dot紅點設計大獎、日本G-mark Good Design Award、美國 IDEA傑出工業設計獎)的台灣知名室內設計師。

  • 室內名人堂

    楊竣淞 羅尤呈

    / 開物設計

    • 自2007年創立以來,開物設計以靈活的文化符碼,營造出空間的價值與深度,成功為客戶提供創新策略與商業模式,整合空間特質以開展出競爭優勢。

    • 設計團隊以跨領域的團隊組合,打造不設限的空間型態,並為住宅、娛樂空間、辦公空間、公共空間和商業空間設計出創新而精湛的新氣象,進而延伸出家具設計、燈具設計、產品設計和平面設計的全面性規劃,全面提升空間設計的完整與價值。

  • 室內名人堂

    陳鴻文

    / 好室設計

    • HAO Design好室設計創辦人。喜愛感受空間的故事性與材料的真實細節,以高雄為起點,開始在世界各地拓展空間可能性,讓使用者在美好的體驗中增進與空間的對話與互動,進而堆疊出空間專屬的故事與獨特的個性。

    • 好室設計理念:「美好生活,於室於心」,空間不論奢華或簡約,最終還是以「生活」為本,你的日常才是空間載體的核心價值,設計團隊相信,梳理好生活習慣,風格才經得起生活考驗,當你與空間多了對話、發展出專屬的個性,會看到彼此有更好的互動方式。重要得獎紀錄包括iF Design Award、 TID Award、好好住營造家獎、香港亞太區室內設計大獎等。

  • 室內名人堂

    胡廷璋

    / 覺知造所室內裝修有限公司

    • 覺知造所主持人。胡廷璋認為空間應能使人更容易進入當下感受與存在,而非成為阻礙。

    • 作品善於將美感融入生活,減化與日常需求無關的線條與設計,盡可能的讓空間回歸到人與人間最純粹型態。重要得獎記錄為德國iF 金質獎、台灣TID 金獎、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等。 設計工作僅為其日常中一個面向。除此之外,他亦是日本裏千家茶道講師與唎酒師,短暫兼職任於劇場表演,研修居合道,並透過書寫分享設計工作以外的角度與觀點。

  • 室內名人堂

    袁世賢

    / 台灣Next Design Studio / 呈境室內裝修設計

    • 台灣Next Design Studio / 呈境室內裝修設計有限公司創辦人兼執行長。台灣大葉大學建築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台灣室內設計專技協會 (TnAID) 第11屆理事長。2022德國iF Design Award評審委員。2021台北市政府都發局台北老屋新生大獎評審委員。

    • 袁世賢認為,設計沒有停止的時候,設計必須不斷的開始,在不斷的開始中找尋各種可能性。空間的呈現也非絕對有固定的型式,可能不斷被創造,空間不斷被展現。讓生活、空間、生命更為美好及充滿意想不到的驚喜。

  • 室內名人堂

    沈中怡

    / 中怡設計事業有限公司

    • 沈中怡(美國紐約州註冊建築師)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建築研究所,在紐約期間先後任職於Skidmore, Owings & Merrill LLP (SOM)及Polshek Partnership Architects LLP,2002年返台成立中怡設計事業有限公司,並先後任教於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淡江大學建築系及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亦擔任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理事,熱衷於設計美學的推展。

    • 作品曾多次獲得國際獎項肯定,如iF Design Award、TID Award、WAF Award Finalist等。

  • 室內名人堂

    蔡嘉豪

    / 本埠設計|蔡嘉豪建築師事務所B+P Architects

    • 本埠設計|蔡嘉豪建築師事務所B+P Architects創辦人。

    • 致力於以不同材料及空間,透過構築與活動想像的生活場所的可能。作品透過空間的建構過程,思索建築與生活的狀態,並關注材料構築與環境,同時探索城市建築具有時間、場所意義的生活樣態與空間架構,並探索氛圍特性;作品涵蓋公共與私人之建築、室內與策展,包含展場空間、住宅、商場、學校、車站、學校、水族館等,透過大小尺度的探討,更關注新舊併置的建築可能。

  • 室內名人堂

    張育睿

    / 合風蒼飛設計工作室

    • 東海建築研究所畢業,現為合風蒼飛設計有限公司主理人與張育睿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專職建築、室內與景觀設計。

    • 擅長運用自然印象與元素營造簡樸之美,重視概念演化、空間感與多樣性設 計,為業主與使用者創造空間價值。在自然的詩性與設計的實驗性間追求平 衡,創造讓人與自然對話的建築。曾獲德國紅點設計大獎The Best of the Best、連續四年日本Good Design Award、德國iF 設計大獎、金點獎年度 最佳設計及台灣室內設計大獎TID 金獎等。

  • 室內名人堂

    何俊宏

    / 創研空間設計有限公司

    • 紐約Pratt Institute室內設計碩士、丹麥DIS建築及設計課程研究、紐約Gene Kaufman Architect P.C. 設計師、香港商穆氏設計規劃有限公司設計師,2005 年於台北成立創研空間設計。

    • 創研,為理性與感性的結合,左腦與右腦的並用,有生活的實用,有心靈的感觸, 用心思考、熱情創造,希望用設計團隊對空間的看法與詮釋,提供給客戶不同的空間體驗與感受。從潛藏於基地與人物的時空背景理出脈絡,去詮釋、表述設計的獨特與專屬。不僅是美學感官的外顯訴求, 更強調符合本質文化的內在精神,蘊含著對於當下生活浪潮的反思。重要得獎紀錄如:德國國家設計獎、紅點設計獎、義大利 A'Design Award、香港APIDA 大獎、日本Good Design Award。

  • 室內名人堂

    李智翔

    / 水相設計

    • 成立於2008年的水相設計跨足室內與建築領域,秉持設計應如「水」的初衷,純淨、有機又多變,本質上保持其原有的簡潔性,意念上展現無框架的可能性。致力關注於空間的故事脈絡及時間光線,創造一個具有情感沉澱及訊息想像的空間。

    • 作品曾獲國家金點設計獎、德國iF設計獎、A’Design Award Silver Award、Interior Design Best of Year、APIDA亞太室內設計大獎、IIDA國際室內設計協會亞太設計獎、現代國際裝飾傳媒-年度辦公空間大獎肯定。

  • 室內名人堂

    周正峰

    / 周正峰設計工作室

    • 「周正峰設計工作室」主持人。 周正峰致力於追求簡單深刻的事物,希望透過明晰的概念及淨簡的空間,帶給人心境的安定與寬廣。

    • 「周正峰設計工作室」成立於2013年,作品屢獲中、外設計媒體收錄,曾獲2018英國WIN Award住宅類獎、2020義大利A’ Design Award室內空間及展覽設計類獎、2021 Golden Pin Design Award金點設計獎住宅空間類、2017 / 2020 / 2021(金獎) TID台灣室內設計大獎單層住宅類,及2021美國 Architizer A+ Award公寓住宅類獎票選優勝。

  • 室內名人堂

    王俊宏

    / 森境設計

    • 森境設計主持人 1999年創立王俊宏室內設計,2012年成立森境設計。

    • 王俊宏堅持設計源自於生活的態度,不僅追求藝術形式表現、講究極致工藝,更透過客觀視角,化解空間難題,集眾人之力,朝美學境界與獨創性前進,讓設計從拔尖之「木」,匯頂級之「材」,創極上之「森」。持續追求設計、工藝、藝術與生活的進化,讓空間設計,不只是設計。

  • 室內名人堂

    陳峻佳

    / 峻佳設計

    • 峻佳設計 / 陳峻佳,峻佳設計公司創始人。

    • 峻佳設計/ 思度中國於香港、廣州、深圳設有分公司,是集商業策畫、空間設計、品牌設計與整合傳播等全流程為一體的跨界創新商業設計公司,近年來專注於大型複合體驗空間項目打造,擅長跨界創新商業設計、複合業態規劃整合,以及多維疊加場景風格塑造,成功塑造多個創新品牌,被譽為商業「新物種」。能為客戶提供品牌形象包裝及空間設計等整體性設計服務,曾服務多家大型知名地產商、文化空間運營商、連鎖商業品牌、教育品牌等;在商業、教育、養老、辦公、地產、文化、公共服務空間領域皆有代表案例。

  • 室內名人堂

    林倩怡 楊東子

    / 萬社設計Various Associates

    • 萬社設計作為一間建築和室內設計工作室,致力於地方及全球性設計研究專案。

    • 工作室成立於2017年,擁有國際頂尖背景的設計師團隊,其專業範圍涵蓋建築空間、室內設計、材料研究、平面和交互設計等,致力於高端及實驗性項目的設計與研究,從空間功能出發,通過對材料的研究,挑戰常規,關注細節與品質,為每個專案打造出獨特的視覺效果。同時,作為一處藝術家和設計師的合作平臺,萬社希望能夠結合創意與技術,探索過去、現在與未來,突破創作界限。

  • 室內名人堂

    鄭忠

    / CCD香港鄭中設計事務所

    • CCD香港鄭中設計事務所創始人、董事長。

    • 鄭忠曾擔任「CTBUH世界高層建築與都市人居學會首屆室內設計評委會主席」、「Frame Awards酒店設計類別」評委。以「東意西境」的設計理念享譽國際酒店室內設計領域,帶領CCD從創立至今已獲得室內設計界逾百項頂級國際大獎,是首個囊括全系列酒店設計大獎的華人設計公司。

  • 室內名人堂

    甘泰來

    / 齊物設計事業有限公司

    • 齊物設計事業有限公司創辦人。

    • 2004年成立齊物設計事業有限公司,公司中文名為「齊物」,意取莊子之《齊物論》中萬物等量齊觀的精神;而英文 archinexus,則泛指所有與建築和設計相關的事業。總監甘泰來致力於發展創意空間設計,令公司除了以空間設計為核心業務,亦積極發展 相關設計領域之服務與產品,本著開放精神朝多角化經營,以期在創 意產業開創更多的可能性。

  • 室內名人堂

    韓文強

    / 建築營設計工作室

    • 中央美院建築學院副教授。建築營設計工作室主持設計師。

    • 主要作品包括曲廊院、水岸佛堂、唐山有機農場等,致力於讓空間成為人、自然、社會交流的媒介,創作宜居生活。作品曾獲邀參加哈佛中國當代建築展、韓國光州設計雙年展等。曾獲選為美國《建築實錄》全球十佳設計先鋒、香港《透視》40 UNDER40建築師。

  • 室內名人堂

    方信原

    / 瑋奕國際設計工程有限公司

    • 成立於2003年,設計師方信原畢業於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及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研究所碩士,曾任職於大元聯合建築暨設計事務所及李肇勳室內設計顧問有限公司。常透過城市旅遊的方式,進行城市人文的觀察及研究。事務所致力於將低度設計運用於各項規劃,並探討人們在低度的空間裡,各層面所產生的影響。

    • 於設計上持續以現代主義、宋代美學及侘寂文化為架構而成的低度設計為主軸,將文化、藝術、環保等相關元素,整合運用於生活及空間的設計中。作品曾獲台灣TID獎、香港APIDA獎、中國IAI獎、英國WAF INSIDE Awards、德國iF設計獎、德國紅點設計獎、德國German Design Award、義大利A’DESIGN Award肯定。

  • 室內名人堂

    郭宗翰

    / 石坊空間設計研究|事務所

    • 英國倫敦藝術大學 · 空間設計學系。英國北倫敦大學 · 建築設計研究所。台北實踐大學 · 設計學院講師。2002創辦石坊空間設計研究迄今。

    • 郭宗翰擅長運用優美的線性語彙及豐腴的異性材質營造出精緻純粹、優雅大器的哲性空間,並賦予空間獨具生命力之氛圍。郭宗翰認為設計是簡化出空間裡最關鍵的元素,而不是將所有細節都植入空間,強調設計既是生活經驗的延伸,也是欣賞美學的態度,藉由人文厚度的植入,構建空間生活的哲學,創造人們對空間美學的無限想像。

  • 室內名人堂

    鄭明輝

    / 蟲點子創意設計

    • 蟲點子創意設計主持設計師本身是建築背景也是插畫作家的雙重身分,熱愛富有創意的事物,喜歡從生活中發掘創意及有趣的點子。

  • 室內名人堂

    俞挺

    / Wutopia Lab

    • 建築師,美食家,專欄作者 1972年生於中國上海 現居於上海 Wutopia Lab的主持建築師,聯合創始人。

    • Wutopia Lab以複雜系統這種新的思維範式為基礎,以上海性和生活性為介入設計的原點,以建築為工具,從而推動建築學和社會學進步的建築實踐實驗工作室。團隊致力於全面設計,設計理念重視對人的研究,致力於連結城市生活中的不同方面,致力於詮釋城市人的生活方式。面對每一個專案,Wutopia Lab均希望呈現出創新的建築策略,思維及形式。

  • 室內名人堂

    郭錫恩 胡如珊

    / 如恩設計研究室(Neri&Hu)

    • 郭錫恩和胡如珊共同創立了如恩設計研究室(Neri&Hu),一家立足於中國上海,在英國倫敦設有辦公室的多元化建築設計公司,提供國際化的建築、室內、整體規劃、平面以及產品設計服務。如恩設計研究室贏得了眾多媒體關注,亦在各式權威設計大獎中屢獲殊榮。

    • 2018年榮獲義大利The PLAN Award建築設計大獎年度總冠軍。2017年被EDIDA國際設計大獎評選為年度設計師。2015年獲巴黎家居裝飾博覽會評選為亞洲年度設計師。2014年英國牆紙雜誌《Wallpaper*》評選為年度設計師。2013年入選美國《室內設計》名人堂。

  • 室內名人堂

    楊岸

    / 今品空間計畫有限公司 / 楊岸設計事務所

    • 今品空間計畫有限公司 / 楊岸設計事務所主持人。東海大學建築系畢業,美國 University of Colorado室內設計碩士。

    • 楊岸曾任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兼任助理教授暨研究所副敎授。尤擅以藝術視角客製化空間設計,作品並具美學與溫度,機能體貼細微,讓空間全方位照顧使用者的身心靈感受。

  • 室內名人堂

    李瑋珉

    / 李瑋珉建築師事務所x上海越界

    • 李瑋珉理性與感性並重,他善於垂直整合與跨域統籌,同時也具備熱愛文學與創作的感性敏銳。

    • 面對時代轉變,李瑋珉始終保持積極樂觀帶領團隊前進、嘗試各種可能,迄今事務所已在台北、上海、北京、紐約設立據點,與歐、美、日各國團隊合作項目。他時常遊走各大城市,透過敏銳感知汲取靈感,並梳理成簡潔的語彙意象,將之融入設計概念裡,透過多元融合與嚴謹的建築設計思維,讓作品有國際化的現代感。

  • 室內名人堂

    姚政仲

    / 太一國際設計

    • 曾任奧地利195711建築研究室合夥設計師,1991年擔任實踐大學創立室內空間設計系擔任系主任。1999年創立太一設計,在住宅與商業空間設計以現代洗練美學樹立特色,同時亦善於規劃各類文化藝術空間,並策劃多項國際設計展。

    • 姚政仲除了設計成績斐然,影響力亦遍及設計、創意產業,曾任亞太空間設計師聯合會台北年會執行長,國際室內建築/室內設計師聯盟理事,台灣室內設計協會理事長。同時,他也媒合產官學界,積極提升室內設計產業、促進交流,在2007年創辦TID Award台灣室內設計大獎,2018年創辦台灣光環境獎。曾任台灣室內設計大獎評審主席,2012至2018年連續多屆擔任德國紅點設計獎的國際評審。

  • 室內名人堂

    陳瑞憲

    / 十月設計公司

    • 東京設計者學院建築系畢業,曾任安藤忠雄建築事務所設計師。在日本學習與工作的經歷,涵養了陳瑞憲的設計思考具有嚴謹、秩序、精煉、寧靜、善於覺察無形而細膩之美等特色,作品富有耐人尋味的空靈美感。

    • 與誠品書店長達15餘年的合作,陳瑞憲將自身對建築與美學的體認揉入空間,為每座誠品書店建造各異風景,讓愛書人在空間遊走裡沉浸於知識殿堂的詩意與渲染力。濃厚的文化底蘊是陳瑞憲作品的鮮明標誌,他博取東西文化精髓,以現代視角轉譯古典元素,凝煉出更加輕盈現代的視覺語言,空間輪廓簡潔而現代,但其中的韻味、美學又隱約連接了古典。

  • 室內名人堂

    胡碩峰

    / 大牆演繹設計暨胡碩峯建築工作室

    • 畢業於東海大學建築系與美國哈佛大學建築研究所。

    • 胡碩峯擅長以現代極簡刻劃大器空間,以低斂、秩序、淨簡與機能性作為經緯開拓無限可能,作品縱橫頂級住宅與知名品牌商空。同時,他喜愛旅行、文學、音樂、電影,將廣博養份融入設計思考裡,本身亦是一位著作豐碩的建築師,豐厚的文化涵養映現於設計之中,作品除了精煉大器,亦深具人文溫度。

  • 室內名人堂

    潘鴻彬

    / PANORAMA Design Group 泛納設計集團

    • 為不同商業空間種類創造獨特和敘事性體驗的香港知名設計師。

    • 長期以來他專注於大型的酒店,餐飲,娛樂,零售,別墅及樣板房等複合空間設計。獎項:包括德國iF設計獎和紅點設計獎,美國IIDA全球卓越設計獎以及IDA設計獎,日本JCD設計大賞100強,APIDA亞太室內設計獎等。多次被邀請為國際論壇及研討會作主講嘉賓,現更將其設計專業發展到設計教育範例,2016年和2017年分別為香港APIDAAP室內設計獎和日本JCD設計獎持有國際評委。

  • 室內名人堂

    季裕棠

    / tonychi studio

    • 季裕棠為享譽國際的飯店空間設計師,同時也是紐約tonychi studio創辦人。

    • 季裕棠得獎經歷豐碩。30年來,他以謙虛並親身實踐的態度對待每一件作品,憑藉著卓越而全面的洞察力,快速地翻轉了全球飯店設計的樣貌,合作夥伴不乏許多國際知名旅館品牌與集團,如倫敦瑰麗酒店、香港瑰麗酒店、日內瓦洲際酒店、上海柏悅酒店、Andaz Tokyo,及興建中的紐約 Carlyle Hotel等。其作品特色發揮了建築空間與地域的無形魅力,融匯當地文化與社會特色,互相對照及影響,創造出令人難忘的獨特空間體驗。

  • 室內名人堂

    崔樹

    / 寸-DESIGN

    • CUN寸DESIGN寸品牌創始人。2015 中國設計星全國總冠軍。中國設計星執行導師。中裝協陳設藝術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

    • 崔樹設計思維勇於打破守舊常規,納入建築語彙,空間強調使用上的自由、靈動,不附庸於特定流行趨勢,且與使用者特質相互參照。曾獲得中國金堂獎、Andrew Martin大獎、美國IIDA 全球卓越設計大獎、40 UNDER 40 中國設計傑出青年、紅點設計獎、iF設計獎、全球Architizer A+ 設計獎、義大利A'Design 獎、台灣TID Award等多項殊榮。

  • 室內名人堂

    陸希傑

    / 陸希傑設計事業有限公司CJ STUDIO

    • 1965年出生於臺北,1989年畢業於東海大學建築系,1993年取得英國AA建築聯盟碩士學位。

    • 在英國期間曾於Raoul Bunschoten 事務所擔任設計師,而後回國成立CJ STUDIO,從事建築及室內設計、家具設計、產品設計等相關研究開發,曾任教於實踐設計學院空間設計系、銘傳大學空間設計系、臺北科技大學、東海大學建築系、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並榮獲國內外重要設計首獎。

  • 室內名人堂

    羅靈傑 龍慧祺

    / 壹正企劃

    • 2004年共同成立壹正企劃。

    • 16年裡,壹正企劃共獲得660個國際室內設計獎項,包括德國iF設計獎、德國紅點設計獎、美國IIDA獎、Interior Design Magazine–Best of Year Awards、義大利A’Design Award、日本JCD Design Award。2012年壹正企劃成為Andrew Martin The International Interior Design Awards -年度國際室內設計師獎的唯一獲獎者,是首位獲此殊榮的亞洲設計公司,壹正企劃現已連續第15年入圍該獎項的決賽。

  • 室內名人堂

    梁志天

    / 梁志天設計集團

    • 梁志天設計集團(SLD)創始人。國際著名建築、室內及產品設計師。梁志天擁有超過 40 年的設計經驗,他以現代設計風格見稱,善於將饒富亞洲文化及藝術元素融入其作品中。

    • 梁志天對設計和SLD集團的發展有著自己獨特的思考和哲學。自 1987年創業以來, 憑藉嶄新的思維和具前瞻性的國際視野, 突破傳統框架及地域界限,開啟了植根於中國,放眼於世界的多元發展步伐,把 SLD 發展成為全球領先的室內設計企業。 「設計 無界限」是集團的核心理念,相信設計擁有打破界限的力量。梁志天與他的團隊一直堅守著以人為本的宗旨,透過不 同領域的跨界合作與互動,不斷地探索和思考設計的本義和使命,致力以無界的設 計,創造出更多可能性。

  • 室內名人堂

    梁景華

    / PAL Design Group

    • P A L Design Group 創辦人及首席設計師。

    • 設計項目以國際酒店及大型會所為主,擅長融合東西方文化的精華。作品獲得多達百多項國際獎項,其中最高榮耀是獲得世界權威的國際室內設計師聯盟頒發IFI卓越設計大獎的「全球最佳室內設計」大獎。曾獲國際室內設計師聯盟頒發IFI卓越設計大獎的「全球最佳室內設計」大獎、中國及香港十大傑出設計師、中國最具影響力的設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