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忙的生活中,總有一些片刻能讓人暫時停下腳步,一杯茶、一段靜默,或僅僅是凝視光影的移動,都足以讓心安定下來。以此為核心意象,策展人許哲瑜、郭中元與日本陶藝家大谷哲也共同策劃的《Ippuku:生活與工藝的片刻對話》日本工藝家聯展,於台中大屯郡守官舍盛大展出。
.jpg)
參展工藝家與策展團隊合影。
策展團隊歷經一年多的踏查與紀錄,集結11位來自日本各地的工藝家,包含陶瓷、玻璃、剪刀、金工、木工、和紙、焙茶、和菓子及花藝等作家,跨領域探討工藝與日常生活的想像與力量,並同步出版專書。

《Ippuku:生活與工藝的片刻對話》展覽現場。
工藝與生活的交會
「Ippuku/一服」在日語裡意味著忙碌中的一段小歇。策展團隊走訪日本九州、金澤、新潟、能登半島,與工藝家們對話,發現「Ippuku」並不是單純的休憩,而是創作與生活交融的一種狀態──在工藝家的日常裡,休息即創作,創作亦是休息。

《Ippuku:生活與工藝的片刻對話》展覽現場。
展覽的出發點,不是遙遠的藝術理念,而是生活本身,以「生活即創作」為主軸,這些看似日常的物件,其實蘊含工藝家最專注的創作心境。角田淳從料理與家人餐桌出發設計器皿,大谷哲也以「白」詮釋極簡瓷器的澄澈,大谷桃子將田園風景轉化為器物紋樣;京都的ハタノワタル(Hatano Wataru)讓和紙溫潤延展於空間,來自能登半島的有永浩太以口吹玻璃展現透明與堅韌,多鹿治夫鋏製作所傳承各種生活工具歷史與創新,金澤的竹俣勇壱則以金工勾勒餐具的優雅姿態,所有的精彩皆呈現於每件作品中。

《Ippuku:生活與工藝的片刻對話》展覽現場。

《Ippuku:生活與工藝的片刻對話》展覽現場。
和紙的柔光
其中,ハタノワタル(Hatano Wataru)的創作以日本傳統和紙文化為核心,但卻不侷限於傳統用途,而是將其拓展至建材與空間應用。大眾常認為紙材脆弱、遇水容易破,但他認為,和紙的本質就是「樹皮」的延續──經由多道製作程序再重生,正因如此,和紙其實是一種堅韌且充滿可能性的媒材。

ハタノワタル(Hatano Wataru)。

製紙過程。

製紙過程。
在空間應用上,和紙最動人之處在於光,等於將柔和的時間帶入其中。和紙會先吸納光線,再柔和地反射,形成一種獨特的光暈,他解釋道:「和紙讓光線變得不那麼直接,反而能將擺放於空間中的事物襯托得更漂亮。」有鑑於此,當和紙作為建材時,透過光影與材質特性的協作,不僅能營造溫潤氛圍,同時也讓物件和空間獲得了新的詮釋,既能呼應傳統文化,也能對話當代生活。

和紙運用於空間中。圖片由藝術家Hatano Wataru提供。
除了創作,ハタノワタル(Hatano Wataru)也將心力投注於傳承,他的工坊目前已有八名學徒,期許未來能以團隊方式持續運作、推廣和紙文化;他強調,和紙作為日本傳統工藝,必須在當代被延續與拓展,而非僅僅停留在過往的記憶中。

和紙運用於空間中。圖片由藝術家Hatano Wataru提供。
鏈結傳統與現代
策展人許哲瑜則回憶參訪ハタノワタル(Hatano Wataru)的工坊時,對於他從原料種植、製紙到作品完成皆一手包辦的流程印象深刻,完整掌握每一道環節。許哲瑜指出,ハタノワタル(Hatano Wataru)的價值不只在於製紙,更在於把傳統的媒材重新詮釋,運用在多元的生活層面中。「他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找到了平衡點」,策展人表示,隨著時代演進,越來越少人使用早期的自然材料,但ハタノワタル(Hatano Wataru)卻能在傳統技藝中注入當代對藝術的追尋,展現成熟且成功的轉譯力。他尤其欣賞和紙因光線而展現的多變表情──同一張和紙,在不同光線與天氣下皆能呈現截然不同的氛圍,這是其他建材較難達到的效果。

和紙運用於空間中。圖片由藝術家Hatano Wataru提供。

和紙藝術品。
片刻停歇的光影
《Ippuku》不只是一場工藝聯展,更像是一場關於「如何生活」的提案,邀請觀者暫時停下腳步,透過器物感受溫度。這些作品之所以動人,是因為它們真正回到日常,提醒我們生活中仍可留白、能慢下來,找到屬於自己的「一服」片刻。

Ippuku:生活與工藝的片刻對話
日期」2025年10月1日至2025年11月16日
地點」台中市西區林森路40號(林森40 / 台中大屯郡守官舍)
資料及圖片提供」中島GLAb、藝術家Hatano Wataru
採訪」陳映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