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0
在節能減碳成為全球共識的時代,建築不再只是遮風避雨的空間,更是人類與環境對話的載體。木造建築以其「低蘊含碳工法」與可再生特性,正悄然重塑城市天際線,為永續發展寫下溫柔而堅定的註解。由財團法人九典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系友會、淡江大學建築學系共同主辦的《木造建築的低碳世代SML》展覽,即日起至11月23日於滬尾藝文休閒園區二樓滬尾故事館展出,引領觀眾走進木構世界,感受材料、結構與自然共生的深邃對話。
.jpg)
陳列國內外代表案例模型,呈現木構造建築的各種樣態,以不同尺度深入探索技術、文化與永續之間的平衡美學。
永續的刻度:從微物到巨構
本展作為Timberize Taiwan 2025 系列活動之一,透過多元模型與研究成果,展現木構造建築在結構技術與永續理念間的創新實踐。展區依主題分為三大單元:「S:循環再利用木料手工製作的家具」展現木材以親密姿態融入日常,而經過時間淬鍊的木料,在匠人手中重生為承載記憶的家具;「M:台灣現有的木造建築樣態」呈現木構造與島嶼氣候、文化的契合,如台灣南投萬大水力發電廠辦公室等案例;「L:國外高層建築/國內提案設計」則突破傳統認知,展示日本東京國分寺Flavor Life、美國西雅圖Bullitt Center等國際案例,以及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與淡江大學的木構造研究成果,從不同尺度詮釋木構造建築的多樣面貌與可能性。
.jpg)
透過台灣現有木造建築案例,表現木構造與島嶼氣候及文化的和諧相融。
木構造建築不僅是結構形式的創新,更是人與自然共生的新思維。展覽中精細的模型與研究成果,揭示木材如何透過現代技術超越傳統力學性能。從森林循環到都市應用,木材呈現低碳、可塑與人文的多重價值。藉由兼具技術與人文的特質,使木建築成為連通科技與情感的橋樑,在結構計算與永續理念之間找到絕妙平衡。展覽涵蓋國際與國內具代表性案例,全面呈現木建築在技術、文化與永續發展之間的平衡之美。
.jpg)
以木構造模型展現材質運用的精妙細節,以及結構技術結合永續理念的創新手法。
綠建築 永續的具體實踐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展場的滬尾藝文休閒園區,本身即是一座獲得「鑽石級綠建築標章」的永續空間,以節能減碳設計、再生材料與自然採光打造明亮舒適的藝文環境。民眾在滬尾故事館欣賞木構建築模型與永續設計理念後,可漫步園區,感受自然生態與人文藝術的交融之美。園區內的「滬尾之星」以挑高純白、自然採光的空間設計,提供優雅恬淡的下午茶體驗。傍晚時分,至望高樓欣賞淡江大橋夕照,橋墩線條與淡水夕陽交織的畫面,為一日行程畫下浪漫句點。
.jpg)
滬尾藝文休閒園區作為鑽石級綠建築,是永續理念的具體實踐,觀者可在漫步間感受自然與藝術的交織。
《木造建築的低碳世代 SML》展覽不僅展現木造建築的永續未來,亦邀請眾人以輕鬆步調探索滬尾藝文休閒園區的文化魅力透過「一日永續輕旅行」,引導人們在自然與藝術交融的氛圍中,重新思考「木材」在建築與日常中的永續意義,感受其中的靜謐與平衡,共同迎向綠色建築的未來願景。從木構模型的微觀世界,到天地自然的宏闊景致,永續不再只是抽象概念,而是可觸、可感、可生活的完整體驗。
.jpg)
各類建材的具體展示,搭配各項案例的研究,引領觀者將抽象理念化為具體。
資料及圖片提供」滬尾藝文休閒園區
編輯」林靖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