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2025 TID Award 用設計自信 拓展國際視野(下)

理事長的話—寫在TID頒獎典禮之後
   
自2007年創辦以來,TID台灣室內設計大獎已經走過18個年頭。年輕時第一次領到獎的悸動,並不是加冕或被肯定的喜悅,而是心中明白:我可以繼續走這條路。也因此,我很清楚這是屬於設計師的榮耀舞台,是設計人心中的聖殿。


 
跟著前輩和趙哥(趙璽)學習 6 年,自己戰戰兢兢經營 2 年。我很開心看到這個舞台、這場典禮、這束聚光燈,能打在每一位上台領獎的設計師身上。這一刻正是我們想實現的目標——讓設計師被大眾看見,讓社會更加尊重這個專業。這是我努力提升室內設計師社會地位的初衷。
 
許多人以為「上台得獎」就是一切,但當我看著台下數百位設計師時,腦海裡浮現的卻是另一個場景:工地的粉塵與噪音、石灰和水泥的氣味、收音機播放的廣告聲、被泥灰磨破的圖紙邊角。設計師穿梭其中,蹲在地上與工班討論細節,搬運材料、協助施工,全身灰頭土臉是日常。出了差錯被罵首當其衝,現場工人疏忽也要立刻糾正。台灣的設計師,跟著工地團隊上山下海,親身經歷水深火熱。
 
 

這,才是設計師的日常
 
每一個案子的完成,往往凝聚數十甚至上百人的努力。設計師面對業主、工班、管委會、鄰居,總是第一個到現場、最後一個離開。不是因為我們是超人,而是因為我們必須盡全力,讓作品落地、讓夢想成真。
 
最讓我感動的是,年輕設計師不是為了舞台而來,而是為了挑戰自己的極限。就算疲憊,也要做出更好的作品;就算今天獲得掌聲,或今天沒有得獎,明天依然回到天昏地暗的工地,繼續做一個好設計師。這就是我在大家身上看到的氣魄與決心。
 
年復一年,當舞台燈光熄滅、布幕降下,我依然對台灣一代代前仆後繼的室內設計師充滿敬意。你們是讓台灣室內設計持續進步、被世界看見的關鍵,也是所有後進的榜樣。做一個好設計師,就是不斷挑戰限制、突破框架,才能創造更好的作品,推動社會進步。
 
 

這,就是 TID 的意義
 
它不只是讓設計師登上舞台,更是幫助每一位設計師在專業裡找到屬於自己的高光時刻,並持續引領台灣設計往前走。
 
最後,感謝咫想團隊,每年在有限的資源下創造無限可能(也先預告,預算依然有限、可能還要再「無限」)。感謝張基義院長為設計界挹注實質的支持,給我們最溫暖的後盾。感謝趙哥,我永遠的導師,引領我們一路走到今天。感謝秘書處忍受與包容我,完成每一個挑戰。感謝理監事們,在我心中你們永遠是舞台上的明星。因為有你們的熱情與專業,台灣才充滿希望。其他關心與支持我們的朋友與前輩,也一併致上最深的謝意。
 

撰文」CSID理事長林彥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