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搜尋關鍵字: 日式

話題 / ADA新銳建築獎展覽 揭示疫情後新視界

台北市建築市代會與a+tec《實構築》季刊合作,於近日舉辦「第六屆ADA新銳建築獎」展覽。今年以「未來」作為概念,帶領民眾重新思考在資訊龐大、距離模糊的疫情後時代,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可能。本次展覽著重於「CONTENT X」,以未知數「X」呼應充...

生活 / 健康是生活之本 就從呼吸好空氣開始

打開近年建案廣告,「全熱交換機」成為主打的標準配備,看在大琚空間設計總監許意竹眼裡,感到欣慰與振奮,「我向屋主推廣全熱交換機十多年,看著大家從陌生到能夠主動提出需求,表示人們對生活空氣品質的重視又更進一步。」 舒適空間 自動偵測技...

焦點 / 合風蒼飛 │ 張育睿 / Wild House

這棟棲佇山中的獨棟建築已落成數年,基地四面環山,建築面朝山谷,住宅腹地包含庭院與主棟建築物,原屋形式是擁有多遮簷的日式建築,共含四個樓層,居住成員僅一家四口,而庭院一隅有座用鋼構及燒杉建蓋的小山屋作為瑜伽室與茶屋,以架高型態隱入樹中。 ...

話題 / 2022 亞太區室內設計大獎 30周年里程碑

2022亞太區室內設計大獎(APIDA)從今年4月開始徵件,在歷經1個多月的評選與討論後,於10月19日在香港大館舉行頒獎典禮、公佈獲獎名單,表揚和鼓勵傑出的室內設計作品以及設計師。 今年是亞太區室內設計大獎(APIDA)的30周年,頒獎典禮採線上線下...

話題 / 2022台北老屋新生大獎

2022台北老屋新生大獎於10月19日舉行頒獎典禮。典禮選在同樣富有古蹟活化、老屋新生意義的國立台灣博物館南門園區小白宮舉行,呼應台北老屋新生大獎20年來不斷推動的核心理念。本屆共12件作品獲獎,除了各類別獎項、評審團特別獎、網路人氣獎...

觀點 / 思與形 │ 虛實之間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空間一詞,重要的是「空」與「之間」,相較於量體、造型、構造等實體構築的部分,總是會多放一些心力在創造「虛」空間。以圖底理論的觀點來看,虛空間即是實體與實體之間的部分,在都市設計中意味著建築之外的廣場、公園、街道等,在...

觀點 / 台式新生活|兼容並蓄,演繹後工業風格

手刷暈染效果的塗料空間,已經流行了好一陣子,例如近期常見的北歐侘寂,是揉合北歐美學與日式侘寂的生活風格;前幾年風行的「工業風」也在塗料的襯托下,散發一股自然斑駁的韻味,正好與它的歷史背景不謀而合,即便經過歲月洗禮,依然經典雋永,這也是我喜...

焦點 / 十合室所|董家寶 朱俊勵 王華妮 / 迴家。聚所

位於台北市大直的《迴家。聚所》一案,是一對年輕夫妻與幼女的日常堡壘。十合室所團隊提到,由於室內面積僅18坪,如何放大空間感受,使居住者身處其中不覺壓迫,同時能滿足一家三口的收納需求,是此作面對的最大挑戰。 有鑑於基地的原始格局如樓板、...

話題 / 打開 blu koi 神秘包廂 創新複式雙空間設計 滿足味蕾雙重享受

隱身於台北東區靜謐巷弄間,去年底甫開幕的「blu koi」,以雙主廚打造味蕾極致享受的創新概念,在國際專業團隊精心策劃下,以融合日法料理精髓,吸引無數饕客慕名而來。 blu koi 外觀,今年 8 月起打造雙主廚雙空間的多重料理選擇。 因應市場及饕...

話題 / 《隈研吾 東京論》看隈研吾自薦23個精彩作品

台北白石畫廊、新竹The one南園風檐裝置藝術、花蓮星巴克白色貨櫃門市,提到這三個建築應該不難想到他們皆是享譽國際的知名建築師隈研吾設計的作品。 現年67歲的隈研吾,出生於日本神奈川縣,畢業於日本東京大學建築研究所,並於1990年,隈研吾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