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都會生活中,小坪數住宅已成常態,如何在有限的方寸之地,創造既符合生活機能,又兼具美學與空間感的居所,成為設計師與居住者的共同課題。位於潤泰信義的室內小宅,正是一個精彩的範例。在這僅11坪的小宅空間,設計師跳脫傳統思維,透過格局重塑、機能整合與設計語彙的巧妙運用,將原本顯得侷促的兩房小宅,轉化為一個流動、開闊且充滿細節的溫馨居所。

為妥善利用空間,將原有兩房格局重整為一房一廳,形成一個流暢的洄遊動線,並鋪設異材地坪,自然劃分場域。
以門為引 串聯流動
過往,「門」在空間中被視為場域劃分的元素,然而在此案中,設計師卻賦予全新定義:「門」可以是「連結、拉緊」空間的關鍵。因此,設計上主要選用口袋門,當門片開啟時,能完全隱於牆體之中,消弭空間界線,讓視線與動線得以穿透延伸,不僅解決小空間容易產生的封閉感,更巧妙將私領域與公領域融為一體,形塑遠大於實際坪數的空間感。

以口袋門模糊場預界線,讓公私領域自然相融,並設計半高牆體與軌道、五金結合,塑造兼具美感與機能的頂天量體。
設計師坦言,曾考慮將臥室後方牆體設計為半高形式,但為容納口袋門的軌道與五金,最終回歸做頂天實牆,兼顧美觀與機能。隨即提到,原始格局為標準兩房,顯得過於狹小,需面臨收納嚴重不足的窘境。因此,設計師經審慎評估後,果斷將兩房打通,改為一房一廳的配置,釋放空間潛力。

透過整體布局的重新梳理,挪出空間設置餐櫃與電器櫃,並結合石材桌面,提供工作、用餐等機能。
格局變動後,設計師重新梳理布局。首先,將部分空間挪出,設置小而完整的備餐櫃與電器櫃,滿足現代人對於輕食區的渴望。接著,利用另一側空間,規劃小型獨立更衣室,徹底解決收納難題。更衣室的存在,彷彿是額外獲得的禮物,不僅予臥室使用,亦界定餐桌區域,實現一處多用的巧妙構思。

利用口袋門的滑動特性,彈性規劃小型更衣室,不僅界定場域,同時滿足收納需求。
光影流轉 材質生輝
整體風格以材質與光影的搭襯為基底,譜寫和諧而富有層次的樂章。因應業主偏好深色且耐用的需求,選擇特殊的綠色石材作為書桌兼餐桌的桌面,其沉穩色澤與獨特紋理,成為視覺焦點。特別的是,桌子不僅整合工作與用餐機能,更與備餐櫃緊密結合,強化空間整體性。

鐵件自床頭自然延伸做閱讀燈,在燈光照映下,與格柵相互輝映,同時串聯整體視線。
牆面鋪上特殊塗料,勾勒樸質而現代的基底。燈光設計尤為精彩,選擇造型獨特的Flows燈具,並在空間中穿插運用鐵件元素。例如自床頭延伸而出的鐵件,巧妙轉化為閱讀燈,並與公共區域的格柵及燈光相呼應。這些鐵件線條不僅是照明功能,更是串連整體的視覺導線,經過精密計算,確保口袋門在開合時能流暢無阻。

裝設窗簾收整零碎窗景,並於牆面鋪上特殊塗料,平整立面視野的同時,塗料的細膩紋理亦為空間注入精緻質感。
為形塑簡潔立面,設計師利用窗簾將零散窗戶整合,消除瑣碎感。地坪則透過材質轉換,在廚房鋪設地磚,與室內其他場域無聲區隔,既便於清理,亦暗示機能屬性的轉變。

臥室安排於空間內側,給予睡眠的安定感;利用口袋門靈活轉換場景,延伸視線、敞開空間視野。
關於空間配置的邏輯,設計師認為空間配置應以「安定性」為原則。將需要寧靜的臥室安排於動線末端,遠離入口與主要走道,確保休息時不受干擾;而公共區域如客廳、餐廳則安排於動線前端,順應來客與日常的流動。這種以人為本的思考,遠比單純追求採光來得更為細膩與實用。

床背頂天實牆框塑穩定感,佐以木質、鐵件等異材交錯,豐富視覺層次,隨著光影輕柔落下,圍塑溫柔愜意的休憩場景。
在這僅11坪的小宅,透過設計師的巧妙布置,展現「少即是多」的真諦。《知竹序光》不再只是一個遮風避雨的容器,而是經過精心擘劃,能夠容納生活所有想像,並在細節中處處體現關懷的暖心之所。
採訪」林靖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