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墨西哥城鎮發展的脈絡中,鐘山(Cerro de la Campana)的街區曾是一處被遺忘的角落,數十年來,此地基礎設施匱乏,就業機會稀缺,其城市肌理逐漸破碎。如今,一項以「生活城市建築」為理念的再生計劃,正為這片土地譜寫新的篇章。

以生活城市為設計核心,構建餐廳空間,框圍出大型商業場域,為當地居民增加就業機會。
本案坐落於鐘山北坡的傳統街區,設計團隊以精妙手法回應當地需求,不以常見的大規模拆除重建,而是透過小型商業單元的串聯,構建一條連接山麓與城鎮的步行迴路,期待透過如同紐帶的蜿蜒路徑,重新鏈接起曾經斷裂的城市脈絡。

將小型商業單元串聯,並布置洄游動線連接山脈與城鎮,成為城市的生活樞紐。
依循地形的建築詩篇
整體布局以墨西哥傳統建築的庭院文化為靈感,建築群採用模組化設計,從商業空間到公共區域,皆圍繞庭院與廊道展開,不僅增進人際交流,亦自然引導人群,布劃流暢動線。設計團隊尤為注重本土材料的運用,從舊建築中保留磚塊、樑木和鐵件等材料,並巧妙融入新建築中,讓歷史記憶在現代空間中延續留存。

為順應山勢,參考傳統梯田景致,建築量體以高低錯落之姿矗立,讓建築與自然和諧共存。
順應山勢是本作一大亮點。建築量體依循等高線錯落分布,如同墨西哥傳統梯田景觀,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生植被。這種設計不僅減少其對地形的破壞,更讓建築與自然環境和諧共存,將山下城鎮景觀自然映入眼底。

場域之間以坡道與階梯的方式相互串接,宛如山脈起伏般錯落而置,兼具機能與美感。
除了空間再造,亦重視人的參與。當地居民不僅在施工期和後續營運中獲得就業機會,更通過建造過程的參與,學習實用技能,強化社區歸屬感。這種參與式營建模式,讓建築成為凝聚社區共識的媒介,培育出堅實的社會資本。

依山而建的場域,為沒落城市帶來商機與希望,透過小單元的匯聚手法,將原本零碎的城市景觀相互整合,為此地注入鮮活生機。
全作透過商業文化軸帶的構劃,增進鄰里間的情感連繫,為墨西哥地方經濟注入活力。它證明:「當建築恰當運用本土材料、尊重地域特色,並鼓勵社區參與時,就能成為轉化社區的力量。」這座位於鐘山之麓的建築群,不僅是空間再造,更是一首關於社區重生的詩篇,溫柔編織人與空間的關係,在曾經破碎的土地上孕育新生機,開啟充滿希望的未來。
編輯」林靖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