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關鍵字: 繪畫
焦點 / 拾葉建築室內設計|葉佳隴 鄭名媛 / 和煦
《和煦》坐落於公園周遭,大片落地窗將盎然綠意引入室內,為空間鋪陳明亮而靜謐的氛圍。業主夫妻育有一雙子女,這座宅邸必須承載家人的舒適日常,同時也需兼顧招待訪客時的明亮與質感,有鑑於此,拾葉設計在窄長格局的規範下,透過弧形語彙、光影流動及...
話題 / 集體記憶的對話 2025台北雙年展
經個人對生命經驗的理解和重塑,再以美學的概念重現,「藝術品」成為一種將個人情緒和思想具象的載體,同時也是反映藝術家個人表達、與社會大眾對話的媒介。1998年,臺北市立美術館首次邀請外籍策展人策劃台北美術雙年展並更名為「台北雙年展」,經...
最新消息 / 藝術與自然的對話──《有椅子的風景》
杉畝藝術(Gallery 188)舉辦的展覽《有椅子的風景》中,藝術、設計與自然被巧妙交織成一場詩意的場域體驗。此次展覽由新銳藝術家陳彥廷、義大利家具品牌Arper以及花藝品牌Oh My Deer聯手打造,以「椅子」為主題,邀請觀者在靜謐的空間裡觀看、觸摸...
話題 / 萬物皆連結 「宇宙寫生—豪華朗機工個展」
台北當代藝術館適逢25周年,邀請知名現代藝術團隊豪華朗機工於此舉辦首次個展「宇宙寫生」,豪華朗機工由張耿豪、張耿華、陳乂及林昆穎四名藝術家組成,歷經多次藝術活動,至今已有15年創作經驗,四人各有所長,透過討論和合作,創作內容橫跨繪畫、雕塑...
話題 / 北師美術館 「亂流:半睡飛行夢」
北師美術館與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策展人培力@美術館」合作,2025年11月2日前推出由新生代策展團隊Nn̄g Project策劃的「亂流:半睡飛行夢」展覽。 展場照。攝影:dulub studio 在飛行成為日常的年代,天空同時覆載著航空科技、資訊網絡與人類...
觀點 / 知用相應 │ 天外天
小學三年級後的學齡時期,當時的自己沉溺於漫畫人物描繪及模仿,課堂之餘,常態性的協助同學臨摹卡通人物,再疊加上美術老師及班導的認同,自此在一名小學生的身份之外,同時斜槓了另一角色「學藝股長」,這份職責從未中斷,直至小學六年級時《驪歌》奏起...
話題 / 視覺重置 也趣藝廊藝術展
「間(MA)」,是一種日本的獨有美學,透過對於「留白」和「虛無」的概念,解構對空間的認知,在有限的現實空間中探究無限的可能性,而「間」的觀念,對於藝術形態的形成與構造影響深厚,在思想與現實的多維度碰撞中,創作者與觀者對於自身與現實的認知也在不...
話題 / 周大鈞 許育嘉 跨域時差的雙城創作
當布魯克林的楓葉染紅窗框時,台北的晨光正穿透101大樓的玻璃帷幕,位於紐約布魯克林的工作室裡,周大鈞正用鉛筆勾勒草圖,窗外即是充滿活力的街區;同一時刻,台北晨光穿透玻璃帷幕,許育嘉在案前審閱著尼泊爾寺廟的修復照片。12小時的時差,30幾年的默...
話題 / 雕塑光影的邊界 安東尼・麥考爾 在光中遇見你
來自英國的「光之雕塑家」安東尼.麥考爾(Anthony McCall),以「固體光」(Solid Light)藝術裝置聞名國際,被譽為跨越當代藝術與實驗電影的先驅,首度在台個展日前揭幕,內容涵蓋9件精彩作品、18件檔案文件,以及素描、攝影與錄像作品,展覽重點正是其近年備...
最新消息 / 「鐵博.前行」正式啟航!國家鐵道博物館第一階段開放
歷經近九年的整備與修復,國家鐵道博物館於7月31日正式啟動第一階段開放。這座位於國定古蹟臺北機廠場域之上的博物館,是臺灣現存歷史最悠久且保存完整的鐵道車輛修理工廠,未來將以「全區整備、分區修復、分期開放」的模式逐步展現其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