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ior
360
禾縵肌研 勾勒生機的醫美中心
禾縵的門面從品牌字體到入口處都充斥圓潤的線條。 禾縵肌研美學中心是科技醫美空間,業主期望在人流密集、環境嘈雜的城市裡,提供一處身心療癒之所,交付熊貓NANA設計團隊為品牌升級打造,設計團隊以人體的柔韌性為設計核心,演繹通透而具有生命力的美學空間。 飽含可塑性的柔軟曲線 禾縵的建築外牆被米白色肌理石覆蓋,襯托出金屬勾勒的圓形入口,傳達安穩隱密的暗示,整體情境以舒緩步調引人入勝。穿過入口,視野所及大多由豐美弧線勾勒,一道道氣泡般圓潤的拱門將不同空間銜接,開放的連通性以柔軟巧勁突破呆板秩序,就像激發人們在日復一日的生活裡,對美感和創新展開重新追求的動力。 圓潤的洞口如氣泡般銜接不同空間。 基於品牌特性空間以富有生機的設計語言勾勒,表達精工雕琢意涵,展現於溫潤色調與柔美輪廓組成的空間。大廳中央採用和紙搭建的「光之島」是室內最具有標誌性的裝置。由上至下貫穿兩層樓的高度,破除了樓層的封閉感,燈光能漸變節奏,當暖黃的燈光透出和紙,即讓人感受自然的韻律,傳遞溫和、鬆弛的情緒。 二樓並非封閉空間,由許多廊道交接,站在二樓可與一樓空間許多角度對望。 連結上下兩層空間的廊道扶手內嵌燈光,捨棄以主燈指引的形式,內斂地用線替點,讓燈光描繪空間整體的曼妙曲線。 大廳貫穿兩個樓層的「光之島」,光柱編程為雙色溫光色流動,隨著時間可變化冷暖。 室內的光源不僅在視覺上以照明效果連接空間,同時也在心理上起到安定人心的作用,設計團隊更基於健康和藝術的考量,透過不同材質與色彩的渲染,觸動人們情緖。 樓梯扶手內嵌燈光提供照明。 空間內部配合三維空間中的柔軟美學,提供五感不同層次的享受。像是,針對視覺設計的「光之島」以舒緩的光影變化帶來心靈癒合的力量;入口吧台一側「點石成金」裝置藝術,金屬部分平滑溫暖,圓石部分涼爽堅硬,經過精心打磨,帶給來客對比鮮明的觸覺驚喜。 接待區採用低亮度,低色溫的手法,燈光氛圍柔和且溫潤。 另一個同在入口處的裝置針對聽覺而設,名為「古色之音・希聲」,器型由「鉢」結合周易八卦演變而來,讓肌膚與器物碰撞之聲淨化雜念,可以鬆弛身心的緊繃感,使人平靜。 頂面三角型軟膜天光,提高光源安裝高度,讓光線可以充分均勻發散。 「閩中之器·氤鏡」位於流水牆體,氤鏡源自於流水的美妙與氤氳的仙境,鏡面的材質賦予了它流動的光澤,光線和燈光巧妙地烘托裝置的神秘,流水的白噪音營造出和諧的氛圍,讓人心神沈浸其中,忘卻城市的喧囂。 Spa房間燈光沒有直接照明,避免眩光,運用了多處燈帶照明。 大堂側間的「氤苔」呈現出繁茂的苔蘚和生機勃勃的氣息,自然的野趣不僅愉悅視覺,更注重感官的刺激,輕柔的苔蘚觸感,神秘的苔蘚暗香浮動,同時刺激嗅覺與味覺。 樓梯水幕牆的氛圍光色,水幕區域彩色燈光被調製成橘色,如同一面日出。 一如奧地利設計師荷爾格·盧比奇所說:「柔軟是美學的一種表現形式,它可以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全作從「柔軟的身體」中汲取靈感,提供舒適的療癒空間,在軟硬體相成相輔中,予人細膩的五感享受,鮮明瞭品牌質感。 大堂側間的「氤苔」,巨大的苔蘚裝置彷彿是一片綠洲。 資料及圖提供」熊貓NANA 編輯」江瑜
Interior 360
台南安平一直都是熱門的旅遊地點,不僅擁有眾多歷史景點如億載金城、安平港等,亦有遠離塵囂的漁光島、林默娘公園等,《Suigetsu》即毗鄰這些令人驚嘆的美景,被濃厚的人文氣息包圍,生活機能也十分便利。黑呂設計的洪銘澤設計師提到,基地位於高樓層,全室坐擁270度的景觀落地窗,可遠眺遼闊市景與海景;停泊於碼頭的船隻在夜間散發出漁火點點的意象,他便將此一氛圍帶入室內,讓窗外如畫般的風景向內展開,成為日常的襯底。 本作位於高樓層,可遠眺市景與海景。設計師將窗外的景色視為室內的襯底,延伸出設計藍圖。 室內表情扣合業主個性 本案主要作為業主招待親友訪客使用的空間,因此公私領域的比例分配極為重要,透過動線的起承轉合、以漸進方式引領造訪者入室,再分別引導至會客區及宴客區。 玄關地板埋入燈條,將人的視線引導至端景牆上,增添焦點。 年約40歲的業主是位成功企業家,設計團隊在空間調性中融合他沉穩內斂、俐落大器的個人氣質,公領域以灰黑基調為主,輔以白色刷漆的天花板跟色彩繽紛的軟件家具,和緩室內的銳利度;私領域則為中性偏暖色調,風格簡樸且謹守「形隨機能」的原則,不過度鋪張,以淨色構築畫面,身處其中可感受全然的放鬆;衛廁部分強調「主客區分」,臥室皆為套房式設計,公區的廁間則保留予賓客使用,在親友相聚和私人休憩之間能取得良好平衡。 公領域的灰黑基調描繪出成熟穩重之氣息;材質則以大理石、FENIX板材和不鏽鋼金屬為主。 洪銘澤進一步說明,以招待會所而言,建商原先規劃的房間數過多,且客用廁所無主題性,於是乎,他將多餘的隔間牆和客用廁所拆除,擴大客餐廳、廚房的區域,讓來訪賓客共享更開闊的環境;而客用廁所則以大理石和不鏽鋼金屬為主要元素,打造出充滿現代感和奢華感的表情,並利用「月球燈」來強化主題性,昏黃球體渲染出的柔和光暈,替內部捎來一種神祕而浪漫的韻味。 以大理石和不鏽鋼構築的客廁,低調顯露現代奢華調性;月球燈的運用則強化了主題性。 無形分界創造流動場域 基地的原始結構大樑極多,且樓高偏低,導致冷氣通風管線的排風規劃十分困難,設計師與專業的工程人員多次修改圖面,嘗試在諸多限制下達到理想的冷房效果,同時也消弭可能產生的壓迫性,維持空間的寬敞感。公共空間為本作核心,有鑑於接待會所可能同時需要容納眾多人數,為減少過多隔牆的存在,改以開敞手法布局,空間的留白是不可忽視的一環,而機能也訂定的較為彈性,打造一個適合交流、舒心的環境。 270度的景觀落地窗是此案的一大特色,充沛的自然採光讓室內明亮有朝氣。 設計師將公區劃為三大機能,分別是:入口玄關、客廳與廚房,以及餐廳,各場域有著明確的機能,但必要時也可以彼此流通,例如,茶室和客廳之間以滑門鋁格柵作為分界,使空間虛實交錯;客廳與廚房之間的吧檯被視為中介角色,藉此收整廚房可能產生的凌亂感;廚房及餐廳間的過道則規劃了主題式客廁,並利用玻璃磚牆增添趣味性和特色。 原始平面布局房間數過多,遂進行隔間變動;原始廚具也需調整配置,並修正排水系統,確保不會產生漏水等問題。 此外,亦透過地坪材質的差異,無形區隔場域界線,例如入口與客廳使用不同款的義大利磚,臥室則鋪設溫暖的木地板,各材料本身的厚度不一,再加上基地原始地板不平整,因此,在調整地坪高度上就花費了極大心力,以確保地面的平整串連。 入口與客廳採用不同款義大利磚,透過地坪材質無形劃分場域界線。 引光引景,徜徉於自然 窗外無敵海景是全案的一大亮點,為使每個空間都能盡量享受此一美景,設計主軸需著重於營造開朗、輕鬆、愉悅的氛圍,避免過於侷促的結構限制了人們的自由交流和遊走;充分利用窗景讓美麗景致及充沛採光躍入室內,帶來富有層次的視覺饗宴。 客廳採用義大利製精品雙面沙發,突顯交流的真諦,同時可享受窗外美景。 餐桌的金屬吊燈能夠將光影適當地投射在餐廳四周,使此處成為焦點,而10人座的圓桌象徵圓滿豐盈,確保每位用餐者獲得舒適體驗,並擁有足夠餘裕,增添融洽氛圍。 10人座的圓桌象徵圓滿豐盈;金屬吊燈能適當地將光影投射至餐廳四周。 為了突顯大面積露台的基地優勢,讓微風和光影能恣意流轉,也拉近業主和賓客與自然的距離,黑呂團隊刻意將餐廳置放於大露台旁的位置,不僅將海色天光盡收眼底,同時也可將賓客引導至戶外進行烤肉、休憩等活動。 特別將餐廳安排在大露台旁,可指引賓客至戶外進行烤肉、休憩。 戶外露台拉近賓客、居住者與自然的距離。 針對材質選擇與搭配細節,洪銘澤表示,室內主要利用大理石、FENIX板材和不鏽鋼金屬,低調的現代奢華風格與業主的熟男風範相互呼應;洞石的細緻凹凸肌理不僅與窗外的景觀映襯,也強化了空間的自然與內斂感受。 利用玻璃磚牆形塑穿透、輕盈的感受,捎來行走的趣味性。 以休憩為主要機能的私領域,布局上更為寬裕和開闊,希望保留居住者與自我對話的餘裕,色彩與材質的選用也更加純粹,以大面積的FENIX板材打底,再搭配玫瑰金金屬飾條與相近色格柵交錯,形塑簡約畫面,透過視線的移轉,使人在這一方天地中找到內心的平靜。 臥室。享有絕佳窗景,確保居住者得以獨享寧靜空間。 Suigetsu 設 計 者」黑呂設計 / 洪銘澤 攝 影 者」墨田工作室 / 柳柏年 空間性質」住宅 坐落位置」台灣 主要材料」石材、FENIX、不鏽鋼金屬、玻璃磚 面 積」67坪 設計師從事室內設計工作已逾十年,在2016年決定創立公司品牌,常透過旅遊的方式,深度觀察研究各城市的生活及人文型態,事務所致力於結合生活的本質及美感的滿足,達到形與質的微妙平衡。享受設計的過程、品味生活的溫度、保持設計的初心。 資料及圖片提供」黑呂設計 採訪」陳映蓁
Interior 359
據馮贄《雲仙雜記》所載,唐朝韋陟襲封郇國公,不僅精於烹飪美食,每有來客,必能酒足飯飽而歸,後以「郇廚」代稱盛宴。如今,「郇廚」在成都繁華的交子公園商圈延續「雅人清致」的品牌風格,結合東方的溫潤雋永與現代化的摩登審美,於鬧市中取靜,於紛繁中致雅。 設計別緻的水景庭院,營造清幽氛圍。 LDH DESIGN聚焦「藝術氛圍感」的直觀打造,讓實體空間與群體感受交織映襯,使「氛圍感」觸達心靈的每一個角落,享用多維度的詩意盛宴。 多維的詩意空間 在幕牆林立的核心都市建築群中,郇廚設立了一個別緻的水景庭院引導來者疲憊的腳步通往入口,宮燈夾道,水面波光粼粼,洗淨來客一身塵囂、沈澱心靈的浮躁。 接待前臺陳設簡單不失貴氣。 接待前臺暈黃的燈光自下往上打亮空間,營造如「爐火」般溫熱的視覺體驗,樸實的石牆與近似漣漪水紋的地面,種種材質構建出典雅的氛圍,煥發令人安心的暖意。 連接上下層的階梯入口。 通過一個旋轉樓梯,上下兩層空間得以連接,金屬質地的素材在設計師的巧妙安排下呈現布料般摺疊迴旋的姿態,以曲線點綴柔化整體的厚重感,使其莊重中猶帶懸念,拾級而上,每一階的停留都足以玩味不同角度的意趣。 以自上往下的角度觀望,可以看出樓梯呈現鸚鵡螺狀的黃金比例。 古今交會的元素 石灰色的承重柱和牆面撐起視野內大半面積,搭配金屬和肌理漆等渾厚材質,從大體層面突出沈穩雍容的中式風格,同時也在此基礎上刪繁就簡,飾以現代化的桌椅和餐具,讓整個空間開合有度,冷暖色過渡和諧,層次自然,使人在用餐過程中置身於古今交融的空間,體會詩畫裡的情態。 燈光朦朧與詩意氛圍,強化用餐的儀式感。 將傳統中式元素解構,設計團隊在整體平面和立面中尋找一個「不對稱的平衡點」,在每個轉角,豐富而不雜亂地堆疊「閒庭信步」的雅意。 仿珠簾意象的燈光搭配皮質家具,烘托現代中式的典雅風格。 暖黃的燈光通過格柵暈開斑駁的光影,在半開放式的空間渲染靜謐的氣氛,每個光點的設計方向都點亮了設計者精心打造的細節,讓遊走於其中的人們彷彿在欣賞書畫之餘也將自身融入其中。 不同材質的牆面搭配不對稱設計,形成錯落有致的轉角風情。 鬧中取靜 在設計學語境裡,能觸動消費者內心最深處的情感及某些認知的體驗,才是設計的核心價值。自然豐厚的大地背景色使整體承載安靜的樸素之美,從容且安寧,加以色彩活潑鮮亮的花草點綴,還原「食傍於山林」的高雅之意。 窗外的自然光和室內光源穿透窗戶從不同角度向內投射,在空間內交織。 散台區空間以舒適為設計主調,燈光朦朧,瀰漫著輕鬆的氣氛,喚起人們同行的親密度,走道恰到好處的距離,促進隨心隨性的溝通。 陳設溫馨的散桌區。 而包廂設計則捨棄浮華的裝飾,還原視覺上的「靜」與「淨」,團聚在清幽高雅的包廂之中品食,將人情百態和詩情畫意融於一爐。 天花板挑高,用層次突顯包廂的空間感。 溫暖的家具陳列,燈光朦朧,烘托恰到好處的氣氛,強化用餐的儀式感;恰到好處的空間尺度,不受干擾的舒適,將日常的進食過程融入詩意,留下內心雋永的迴響。 透過格柵的暖黃燈光使厚重建材渲染溫暖氛圍。 美學並不止步於形體的表現,而是通過具體的形象讓人們通過感官的知覺觸發情感和思想的共鳴。空間的真實內核,一定擁有可見、可品、可感的複合屬性。「郇廚」的氛圍感,源於古今中外不同元素的解構與重組,同時也源於站在食客角度的需求角度與自身特色的平衡,做到每一個細節的精心雕琢與考量。 成都 郇廚餐廳 設計者」LDH DESIGN/劉道華 參與者」程仟元、 曲天佑 、程藝、楊平、王龍、李友哲、謝妲峰、王孝玲 攝影」王廳-如你所見 地點」中國 項目面積」424坪 資料及圖片提供」LDH DESIGN 編輯」江瑜
Interior 359
紅磡,古有赤磡、赤砍、紅碪之名,位於香港九龍半島的東南部。1856年之前,由於此地的海邊全為紅色岩石,加上漁船常停泊於此灣,而漁民又稱泊船的凹入地形為「磡」,故有了「紅磡」之名。 《海名軒》是一間位於紅磡區的住宅。 現今的紅磡區隨著舊城區的重建,以及紅磡灣的大面積填海,以住宅樓宇居多,而《海名軒》就是一間位於紅磡區的住宅。 全作以一片寧靜的淺灰色遊走在整個空間當中,並適當地運用淺色的大地色系平衡整體的視覺溫度。 設計師說道,有別於時尚、追求潮流的設計風格,屋主更希望此空間能夠「持久耐看」。為此,他選擇運用木色、大地色和灰色等融合度高的色板,再將不同的天然飾材鋪砌到簡約柔和的淨色之上,為屋主打造一個簡約卻充滿層次美學的靜謐居所。 客廳倚著壯麗的弧形窗景規劃。 全作以一片寧靜的淺灰色遊走在整個空間當中,並適當地運用淺色的大地色系平衡整體的視覺溫度,營造一種純粹靜雅的居家氛圍。 灰塑造的淡雅與靜謐 客廳倚著弧形窗景規劃。電視牆選用弧形圍飾板呼應空間的弧線布局,並以一質感豐富的壁紙呼應壯麗的海港風景;搭配古銅鋼飾加上特色雲石鋼材組成的吊架點綴,在簡約之中展現豐富的視覺層次。 餐廳,以一盞吊掛式的雲朵吊燈,成為了公共空間的焦點。 餐廳則以一盞吊掛式的雲朵吊燈,成為了公共空間的焦點。三朵不規則的軟綿燈飾,以暖和又柔和的光暈與周圍的大地色系融為一體;佈置在周圍的收納櫃體,則透過金屬層架的點綴,活潑了原本白色量體予人的單調語彙。 透過金屬層架的點綴,活潑了原本白色量體予人的單調語彙。 設計師提及,整體格局他並沒有做大幅度的更動,但考量屋主平常的下廚習慣,需要更大的料理場域,所以他選擇拆除傭人房隔間,擴大廚房的空間並增添使用的靈活度。 考量屋主平常的下廚習慣,擴大廚房的空間並增添使用的靈活度。 有別於公領域的「持久耐看」風格,屋主希望主臥室的設計可以更加女性化;為此,設計師將輕歐式的設計元素揉合至現代風格中。像是床頭背牆以紋理質感豐富的壁紙以及古銅鋼線點綴;另一面則運用歐式花線勾勒置頂的衣櫃和電視櫃,搭配金屬把手就形成了一幅帶有獨特風景的牆面。 主臥室,將輕歐式的設計元素揉合至現代風格中。 浴室維持一貫的簡約明亮風格,選用紋理突出的石材配以簡約的古銅勾勒線條,藉材質的延續,讓精緻細節散落於整個空間,為屋主打造一個現代又舒適的休憩氛圍。 主臥室浴室,選用紋理突出的石材搭配古銅勾勒線條,維持簡約明亮的風格。 客臥則以日式美學wabi-sabi侘寂風格作為設計主軸,大量選用天然的日系材質為元素,如藤鋼衣櫃、原木材和木條等,去平衡整體居所的視覺溫度,讓臥房空間回歸大自然的質樸步調。 客臥,以日式美學wabi-sabi侘寂風格作為設計主軸,大量選用天然的日系材質為元素。 書房提供屋主平常工作與休閒閱讀使用,所以僅簡單配置了一個書桌,後方則規劃置頂的收納櫃搭配陳列架以及燈槽,為視覺增添層次感。 書房,配置書桌與收納櫃。 設計師表示,比起潔淨的純白色,他認為帶有一點灰階的白更為持久耐看。他希望藉由灰階色的沈穩與靜謐,為屋主打造一座恆久不變的安穩居所。 選用質感豐富的壁紙,搭配古銅鋼飾與特色雲石鋼材組成的吊架,在簡約之中展現豐富的視覺層次。 Grande Studio / Matthew Li Grande Studio是由Matthew Li和Maggy Cheung於2013年創立的室內設計工作室,憑藉廣泛的行業經驗,工作室的作品從住宅和商業室內設計延伸到品牌設計,通過將美學、功能性和可持續性相結合的空間來提高生活質量。從研究、實驗和經驗中收集見解,以創建有意義的室內布局和設計,這被廣泛認為是近年來出現的獨特實踐之一。 資料及圖片提供」Grande Studio 編輯」歐陽青昀
Interior 359
建築的生命感在於時間的停留,隨著使用場景的更迭變幻,建構屬於自己的生命周期,無論是機能的衰退還是需求的轉變,都為建築迎來新的契機。這座書房基地位於漂陽市天目湖度假景區,前身為辦公場所,而今,提供為24小時閱覽服務。 建築改造前為辦公空間。 改造後保留建築原有條件,根據使用機能的轉換注入新語彙。 改造過程中,設計團隊以「功能轉換」為考量,保留建築的原結構、建造方式及周圍環境,以「可持續性」為準則,利用現有空間注入嶄新語彙,形塑承載著文化與記憶的交流場域。為將三層建築與喧囂馬路適當分離,規劃內退的半戶外入口,形成被刻意拉長的環形動線,並拆除外牆裸露其舊有框架,對原樓板進行切割,在主立面增加內退環形樑柱,突顯新舊語彙所產出的現代型態,在兩者間達到恰到好處的平衡。 內退的半弧形空間與街道自然區分。 借自然光連繫內外場景 設計團隊認為,良好的採光能賦予空間新生,因此重新梳理立面開窗形式,在厚重牆體中,置入內弧玻璃幕牆描繪輪廓,拓展觀景視角,引內外之景相互交替;輕透的內弧落地窗,與窗外天目湖景相映成趣;另外布劃外翻弧形延續內弧力道,建立新穎的立面型態,同時為室內創造多樣的閱讀場景。 以內弧與外弧相搭描繪,構組成全新立面。 藉由豐富的造型變化,不僅使開窗系統從開闊變得更為私密化,頂端的外翻弧形細長天窗,亦成為與自然連接的另類樣貌,當抬頭望向碧藍天空,在光與雲朵的緩慢流動中,感受其所蘊含的優美詩意。 在原框架中嵌入圓柱增加外形的豐富度。 輪廓清晰的圓柱顯露在外,穿插在原有框架系統內,增加建築外觀的變化性;灰木瓦片經重新染色的木頭壓製而成,藉其紋路捎來溫暖的記憶與溫度。紅棕色樑柱交錯展開,經玻璃反射映照出同樣色彩,不僅模糊了室內形貌,亦突顯木瓦片肌理,朦朧中營塑自然之景。 紅棕樑柱相互交錯,與內弧玻璃倒映出相同色彩,模糊了室內場景。 為重新規劃整體動線,在圓柱空間中設置旋轉樓梯連接上下樓層,透過環形天窗將陽光自然引入,倒映出多樣光景,使原本封閉的「盒子」與外部環境產生多重銜接,改善樓梯間的採光不足,實現永續建築。 設置旋轉樓梯銜接樓層,並通過天窗引入自然光景。 從「新」延續機能 為呼應斜屋頂,陳列書籍的櫃體層架依形而變,多元造型構築充滿詩意的閱讀空間。斜屋頂的穿鑿交錯,不僅打破了原樓板的封閉性,更垂直敞開串連各區,添入多重功能與建築和諧相融,並藉斜頂構造整合一樓咖啡前台,滿足陳列需求。 根據原建築構造在書籍陳列處添入「傾斜」語彙。 咖啡吧台。 書架設計延續傾斜造型,將其縮小懸挑於書架上方,同時適當隱藏用以陳列的照明燈具;階梯一角自成聚合式閱讀區,陶土釉面磚的手工質感,以及粗糙質地的紅棕色地磚,與建築外牆語彙相搭呼應。 形隨機能,在樓梯處置入書櫃,和諧而不突兀。 除了考量建築外觀、動線規劃以及室內裝潢等方面,機能上的更新亦是重要一環,因此設計團隊著重調整了承重能力,並為這座90年代舊建築進行暖通系統改造、重新安排消防逃生與燈光系統、加固耐震能力等細節,全面確保使用安全。 整體布局以「機能」為準則安排。 對天目湖景區而言,改造建築極為容易顯得突兀,但全作以「恰如其分」的分寸感,運用舊有框架包裹全新語彙,形成融洽的城市場景,呈現充滿活力的文化空間。 內弧玻璃幕牆引內外景致相互對話。 「漂」城市書房 設 計 者」大犬建築 Greater Dog Architects / 辛晉 胡志红 參 與 者」何曼妍 郭林昂 龔龍林 沈修文 吳秋晨 唐瑗蔭 王少清 結構設計」上海頤景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攝 影 者」Metaviz Studio 坐落位置」中國 面 積」722坪 橫向剖面圖。 設計過程。 資料及圖片提供」大犬建築 Greater Dog Architects 編輯」林靖諺
Interior 359
坐落於上海西岸星揚中心的「特贊星揚西岸中心總部辦公室」,是一家互聯網及人工智慧科技公司,企業主張多元且包容的管理態度,給予員工工作模式極大化的自由,這份思維亦體現於辦公空間之中。 多功能空間,像廣場般集思廣益的地方。 業主期待這座辦公空間能呈現大學校園般的青春開放與自由活力,讓員工在多樣性的環境裡工作時,可以依據不同的公務或使用需求,切換至合宜的辦公領域,整體靈活開放且富有活力。 厚牆裡的會議室,可依使用需求決定開放或封閉。 據此,XFRAME STUDIO設計團隊以一座「融合多樣化功能的辦公空間」作為目標,在環型基地裡用「微型城市」概念規劃,將空間內的基礎建設以其功能性區分為四大類型:紀念物、民居、街道以及市政廳,並如城市規劃般逐一佈局梳理。 重視通透的視感與空間開闊性。 「紀念物」的屬性明確,係指用固定實牆劃分出場域功能,為不同辦公場景設定明確的分界線。 「市政廳」是大眾聚集所在。 「紀念物」是寄託城市居民共同記憶的集大成者,以「厚牆」為實體,在環形走道之間構建各個領域,再從填入會議、討論、聯絡、直播間、儲物格、圖書館等細項功能,能根據各種需求來預約使用,它保留公共設施具備的服務公眾與嚴肅性,杜絕私人物品的堆疊。 在金屬和木質等材質互搭中,示意人工智慧科技先進與人性並重之意。 與之相對的「民居」空間,則是由開放辦公區的木盒子、半開放的厚牆空間以及可自由移動的辦公家具所組成。「民居」能彈性挪移的家具及配套設施,方便了使用者自行規劃應用,依隨不同的任務編派而形成星散或聚落,為辦公室帶來自由輕鬆的氣息。 運用活動式家具變造更靈活的辦公場景。 「民居」除了辦公座位外,亦搭配由木質牆面搭建的「木盒子」,盒體不加設門板、不作封閉,示意居民可以自由進出的特色,讓不同小組的參與者都可以根據興趣和習慣重新定義其功能,因應緊湊多變的工作需求,「木盒子」也能因應當下實質需求,靈活切換成較為私密的會議廳或者電話亭。 不同的木盒空間因使用需求決定當下功能。 「街道」是指穿插在紀念物及民居之間,作為場域轉換的過渡帶,穿梭於整座微型城市,作為交通往來的聯繫;「市政廳」則在這座城市裡具有聚眾功能,是大型活動、展覽、講座等進行之地的多功能廣場,大眾集思廣益、互動交流之地。 「紀念物」以厚牆為實體,在環形走道之間構建領域。 設計團隊以不受限的空間應用描繪未來辦公的趨勢,極大程度地保留了視覺上的開闊,讓使用者自行定義場域,也用開放、靈活的配置變化,促進人們互動交集。 獨立辦公吧台。 整體上,採用素雅設色相襯落地窗灑入的自然光,為科技公司緊繃的辦公氛圍增添怡人氛圍,採用訂製辦公家具跳脫僵固印象,且所有物件均重視實用、簡潔特色,在金屬和木質等材質互搭中,示意人工智慧科技先進與人性並重之意。 功能分布。 平面圖。 特贊星揚西岸中心總部辦公室 設計者」XFRAME STUDIO乂口設計 /王禹惟 參與者」王乃晨 陳政佑 呂心怡 章偉 Tamim Negm 空間性質」辦公室 坐落位置」中國 攝影」yuuuunstudio 資料及圖片提供」XFRAME STUDIO乂口設計 編輯」江瑜
Interior 359
煜林企業自1984年成立以來,以創新為驅動、垂直整合能力、專注技術與管理,他們以「專業成就價值」,做出自已也引以為傲的生產品質。從台南起家的煜林企業,隨著公司逐漸的成長與擴大,決定買地自建大樓,整合辦公空間與廠房,為公司打造全新的生產基地。 《煜林超跑中心》不僅可以停放超跑,更具有展示、同好交流、聯誼等多種功能的私人會所。 袁世賢設計師說道,追求速度感並著迷於汽車工藝的業主,不單是一位企業家,更是一個超跑收藏家;所以當初在興建大樓時,便希望能在其中規劃一個秘密基地。不僅可以停放超跑,更具有展示、同好交流、聯誼等多種功能的私人會所。 作為娛樂空間並融合展示機能。 袁世賢設計師進一步表示,雖然《煜林超跑中心》位於地下室的停車場內,但為了讓會所的室內外空間無形串連,他也重新為業主規劃超跑停留的場域。設計師在天花板設置了金屬網,牆面與柱子利用塗料勾勒塊體造型,搭配燈光的設計營造出流動感,讓業主專屬的停車空間,也能與室內的設計呼應。 速度的連續性 《煜林超跑中心》主要分為兩大區,左半邊規劃為展示與交流區,設置汽車展示區、茶水吧台與座位區。此處強調的是人與人、人與車之間的互動關係,因此以吧台作為視覺焦點,不規則的切割形體從吧檯延伸至桌板,而位於中央的結構柱則延展成座椅區;搭配可移動式的軟裝家具,利用混拼形式方便業主依據使用需求變換。 汽車展示區,地面利用線性燈帶框出場域,天花板則搭配光膜。 為跳脫展示空間的傳統印象,設計師將超跑視為一件藝術品,利用燈光為空間增添氛圍與深度。汽車展示區的上方利用薄膜燈具作為照明,不僅能讓燈光更均勻的照射在汽車表面,也讓天花板更顯立體;而圍繞在灰紋地面的線性光帶,則讓視覺更聚焦在展示空間中。 展示與交流區,設置汽車展示區、茶水吧台與座位區。 右半部的梯廳作為超跑中心的第一門面,利用由天花板延伸至牆面的弧形構造與線性光帶,展現出速度與俐落氛圍,打造一處時間隧道;並在光滑的牆面上加註了階層式格柵,透過光影流動開揚視野。 展示與交流區,強調人與人、人與車之間的互動關係。 除了連接企業總部的梯廳動線,空間更揉入了娛樂與展示機能;佈置汽車主題家具,將經典的901 Poltrona與901 Carfa超跑車型的單人沙發帶入空間,彰顯出不凡的汽車工藝美學。而兩個場域之間利用電動金屬網門作為界線,不僅為出入增添儀式感,藉由視線的穿透,也讓空間依然保有連結。 將經典的901 Poltrona與901 Carfa超跑車型的單人沙發帶入空間,彰顯出不凡的汽車工藝美學。 袁世賢設計師提及,除了滿足機能,他希望跳脫傳統印象,用「藝術」的方式來呈現。他說,當汽車行進時,窗外的景色與燈光,會因為速度的關係縮短距離,並逐一串連在一起,變成一個連續且模糊的影像;所以他提取汽車的「速度」特性作為此次的設計主軸。 大量的線性光帶穿梭在空間中,帶出速度感。 首先,大量的線性光帶穿梭在空間中。設計師用獨特的點線面思維,讓燈光成為設計主軸,利用燈光的明暗、隱現、抑揚與強弱為空間注入靈魂,並完美詮釋出速度感的俐落氛圍。 利用燈光的明暗、隱現、抑揚與強弱為空間注入靈魂,並完美詮釋出速度感的俐落氛圍。 第二,則是轉化汽車的設計,為了減少風的阻力、提升速度,在汽車的外型上會看到許多的切線、折板元素;他將這些特點透過切面工藝來呼應汽車的流線造型。空間中大量的白色塊、灰色塗料的天花板和地坪,都是希望弱化場域的存在以突顯展示品。 切面工藝呈現汽車的切線、折板元素。 除此之外,像是梯廳外的格柵,是表徵重複性的材料語彙、大量的塗料減少切割面,再次強調視覺的連續性,家具也不是單一的存在,每個物件之間都有所呼應與延續;利用面、體、塊的幾何語彙,牽起與汽車的連結。 由人造石打造而成的茶水吧台與從柱子延伸的沙發座位。 其中,業主的參與也是此次設計的一大特點。停車場與會所之間之所以選用玻璃為材質,是為了讓賓客在進入空間前就可以清楚觀賞到整體空間與裡面展示的物件,但業主覺得透明的玻璃過於單調,喜愛汽車貼膜的他,便提出了利用卡典西德點綴的想法,為其增添變化。 家具利用固定與可移動式的混拼形式,方便業主依據需求調整。 袁世賢設計師說道,他們也有承接煜林企業辦公室的設計,但考量兩個空間的屬性不同,辦公大樓作為企業形象,需要相對嚴謹與理性的氛圍,所以他採用乾淨且明亮的設計;但《煜林超跑中心》作為私人招待所,他希望打破垂直與既有的形式,用前衛的語彙區別出上、下層關係,也帶出令業主眼睛為之一亮的設計。 用前衛的語彙,帶出令業主眼睛為之一亮的設計。 呈境室內裝修設計 / 袁世賢 台灣 Next Design Studio / 呈境室內裝修設計有限公司 創辦人兼執行長 台灣 大葉大學建築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台灣室內設計專技協會第 11 屆 (TnAID) 理事長 2022 德國 iF Design Award 評審委員、TINTA 金邸獎 評審委員 2021 台北市政府都發局 台北老屋新生大獎 評審委員 設計沒有停止的時候,設計必須不斷的開始,在不斷的開始中找尋各種可能性。空間的呈現也非絕對有固定的型式,可能不斷被創造,空間不斷被展現。讓生活、空間、生命更為美好及充滿意想不到的驚喜。 資料及圖片提供」呈境室內裝修設計 採訪」歐陽青昀
Interior 359
艾洛設計事務所(AURORA DESIGN)位於昆明的新辦公室風格新穎,揚棄傳統辦公空間的嚴肅形象和固有規則,設計師受其「創造奇幻與美麗」的品牌精神啟發,讓獨特的「Aurora兔子洞」就此誕生。 運用大量鮮明的色彩和造型,打造童話風格的辦公空間。 這是一個用務實態度打造夢幻作品,艾洛設計(AURORA DESIGN)認為,態度是空間塑形的必要條件,此一理念落實在自家辦公室,自然以獨特造型及大膽用色,在現實中營造出夢幻空間。設計內涵重視包容多元與自由高效,開放但各有特色的領域,顯現AURORA團隊的個性。整體選材活用原木、金屬、石材等等元素,期望體現「創造奇幻之美」的主旨,留住每一個靈感爆發的瞬間。 入口走道的柔和色調營造引人入勝的迎賓氛圍。 進入空間,會發現它移步換景的趣味。入口旁邊的長廊帶人進入一座被柔和色彩包圍的場域,牆上的綠色畫作與壁面柔和的色彩相得益彰,共構出寧靜前景。 可移動的拉門增進了空間的變動性,降低整體的制式感,藍色邊框也具有點亮整體色調的視覺效果。 走廊盡頭,由自然光打亮空間,木質和金屬的溫柔交織領人步入一座包容且多元的開放廳區,在這裡可以發掘腦海創意,選擇倚靠在桌角或是地面上,讓大腦和肢體一同舒展自由。 在擺放書籍的空間附近也設置了許多俏皮的巧思。 踏上樓梯,眼前的空間平衡了開放與私密的比例,大面積的暖色區域和有序的圖案突出大片留白,整體氛圍活潑與內斂並俱。 落地窗帶入的自然光和室內的木質桌椅形成良好互動。 另一個辦公區採用藍框摺疊屏風代替門板,鮮明色調與可變動的空間切割在理性設計手法的勾劃下,活潑俏皮裡透露出設計人理性與感性並重的特質。 運用木質感建構溫暖的工作場境。 設計師將書架嵌入牆面,安置每個觸動靈感的可能性,各種刺激感官、點燃心靈的裝置藝術,讓每一次靈感的碰撞在閱讀和交流中迸發。 選用設計收藏物件,讓會議空間跳脫嚴肅感。 會議室隱身在圓窗木門之後,空間裡設白色百葉窗、復古的木質色調和造型逗趣的家具,跳脫了尋常會議空間的嚴肅感,展露了設計公司的創新個性。 走道左右的牆面設置置物櫃和不同形式的房門,將開放和隱私的相對概念以特殊設計並列。 複合式茶水間採用溫暖的木質色調,以柔和的黃色燈光照亮桌面,馬賽克組成的桌子和井然有序的儲物櫃延伸了空間的規則和美學。 暖黃燈光、馬賽克與木質元素混搭組合,令茶水間溫暖且別具個性。 自由動線、豐富的收藏選品、不拘泥於特殊風格,令整座辦公空間呈現自由輕鬆的氛圍,沒有重複工作日的刻板無趣,這個團隊共享的辦公空間從內而外青春洋溢,鼓勵創意自由交流的精神,體現於空間的大小元素中。 傳統元素在對比色調中,展現復古摩登的效果。 資料及圖片提供」艾洛設計 編輯」江瑜
Interior 358
蘇州位於長江三角洲和太湖平原的中心,素有魚米之鄉、狀元之鄉、院士之鄉之稱,既是經濟重鎮亦是文化歷史名城,自古與杭州享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美景環繞的蘇州,唐代詩人杜荀鶴曾為之寫下:「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閒地少,水港小橋多。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遙知未眠月,鄉思在漁歌。《送人遊吳》」 將「水鄉」與「禮」語彙相結合,展現在地特色。 壹正企劃此次為表現詩中所描繪的「水港小橋多」,設計團隊將「水鄉」元素與主題「禮」揉合,期望以獨有的地域風情,呈現位於蘇州的周大福體驗店,貼合在地特色引人駐足。 在天花設置多艘小船,外觀的波紋造型,營造蘇州河道氛圍。 作為擁有多年歷史的古城,在500年前蘇州河道曾是古代糧倉,對於居民來說極其重要,也因此逐漸成為本地一大特色。為放大此亮點,設計團隊決定另闢蹊徑,將蘇州河道搬上天花,設置多座綠色小船點綴,其表層細膩的波紋造型,猶如水珠滴入河面所泛起的圈圈水紋,沉靜而恬適。 天花的圈圈水紋與獨特花紋地坪相互映襯。 姑蘇木舟飄 若細看天花剖面,可見凹凸有致的銀色材質延伸至空間立面,塑造微波蕩漾的河面意象,營造置身於水面之感,奇幻卻又令人感到親切無比。在細節上,為還原「水鄉」波光粼粼的視覺體驗,設計團隊將水的造型視覺化,倒映在鏡面上,讓整個空間被水輕盈包裹,當客人漫步其中,彷若置身在通透的水下世界般優游自在。 具凹凸觸感的銀色材質從天花延伸至立面,形塑河面意象。 在「禮」的主題系列中,設計團隊為每個「禮盒」製作不同的波紋樣式,結合周圍水光瀲灩的牆身,讓陳列在空間中的珠寶展示櫃,好似裝載著珠寶的禮盒般漂浮於水中,低調優雅卻又亮眼矚目。整體色彩以綠、銀為主調,充分體現姑蘇水鄉雅致恬靜的氛圍,以及風雅古典的美感,踏入店中即感受水下世界的魅力,進而聯想到蘇州的人文景致,親身體會在地風情,細品其中所蘊含的歷史古韻。 珠寶展示櫃如禮盒般漂浮在水下世界中。 當轉移目光至店外,映入眼簾的是兩面如被文墨渲染的裝飾牆,在這充滿詩意的城市中,古人傾盡感情所留下的筆墨是不可或缺的,於是設計團隊將《送人遊吳》的詩句,以行楷字拓印在外牆上,烘托整體店面氛圍。 裝飾牆波光瀲灩。 藉由綠色與銀色的搭襯貫穿全作,聚焦於蘇州的人文特性,在色彩與材質間的相互交織下,擷取河道景象,將自然語彙引入室內,並藉天花的造型裝飾,提供前來選購的顧客,享受如乘坐小船賞景般的悠閒舒暢,營塑輕鬆而愉悅的購物氛圍。 東方之門店 設 計 者」壹正企劃 / 羅靈傑 龍慧祺 攝 影 者」深圳市江南攝影有限公司 坐落位置」中國 主要材料」大理石、布、水紋鏡鋼 面 積」60.19坪 資料及圖片提供」壹正企劃 編輯」林靖諺
Interior 358
透過質樸且開闊的氣息,讓人在此地放鬆沉浸假期時光。 在當代生活裡,用於日常起居的第一住宅往往承載家庭成員繁雜的功能需求,被賦予許多附加屬性,而擇址於城市遠郊的第二居所,則是用來跳脫日常瑣事,用來存放內心想望的心嚮之所。這個家是業主的第二居所,一座位在古鎮裡的獨棟別墅,因作為休閒渡假之用,因此設計上無需深究繁雜的需求功能,得以刪繁就簡,純粹展露居住者對度假空間的想望。 重視與環境自然交融,將日光與景觀充分引入室內。 度假宅與日常居所最大不同之處,在於空間能夠奢侈盡享,有別於日常居所關注功能坪效的精打細算,第二居所更能盡性展現其空曠體感與藝術性,把人抽離出日常瑣碎,進入度假心境之中。 模糊場域的邊界與定位,賦予了更多使用可能。 整個度假宅重視與自然交融,將日光與景觀充分引入室內,令空間每個場景都能看望環境風光與綠意縈繞。 整個家擺脫精雕細琢,不做材料堆砌,去除生硬銳角。 一樓為公共廳區,設計師希望為廳區創造更多彈性,因此模糊場域的邊界與定位,賦予了更多使用可能,居住者能因應當下的場景需求而再定義空間,決定活動腹地範圍。同時,亦將電子干擾降低,讓風聲、水聲和鳥鳴成為背景音,透過質樸且開闊的氣息,讓人能在此地放鬆沉浸假期時光,享受親近自然的美好。 優美的梯區線條串連起上下動線。 開闊的公共廳區裡,優雅旋梯作為垂直動線串連上下樓層。二樓主要為臥房空間,利用幽長的廊道提高臥房的私密性,每個房間都有景觀窗口,將環境的日光樹影帶入空間;房裡的開闊對比廊道的幽靜,強化了睡寢前的儀式感。 梯區細節在光影中更顯別致。 整個家擺脫精雕細琢,不做材料堆砌,去除生硬銳角,使用大面積的暖白塗料包裹天花板與立面,自然色澤及塗料肌理予人溫潤質感,輔以大量運用的自然選材,讓空間更顯雋永。 空間運用自然選材,讓整體顯得雋永。 屋主的藝術收藏、蒔花弄草,以及別具特色的亮彩家具,為空間加添了獨特個性,開闊、自然、被心愛之物包圍,讓這座居所成為假期時翹首以盼的居心之地。 屋主收藏為空間加添了獨特個性。 跳脫常規,不硬性定義,空間減淡嚴謹秩序,多了逍遙自由,院子裡的春花秋實與四季時光,讓人慢下腳步,打開身心感受外界四季變化,都市人的疲憊心靈在這座度假宅獲得深層撫慰,再次充電。 自然色澤及塗料肌理予人溫潤質感。 第二棲居設計裡的解構與重構,讓家超越了空間實體單純的物質性,成為積聚情感與想望的寄託空間,在自由場境裡活出詩意情調,重構了家的意義。 資料及圖片提供」DHB Design 編輯」Sumile